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冷战时期,中国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出了永不称霸的庄严承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江泽民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胡锦涛在世纪之交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思想;习近平为解决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些说明中国外交(     )
A.致力于加强同亚非拉各国的联系B.促使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得以建立
C.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智慧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色彩
2 . 新中国建立后,帝国主义仍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为了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毛泽东提出了
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
3 . 1950年初,丹麦、芬兰、瑞典和瑞士相继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谈判,他们断绝与蒋介石集团的外交关系。于是,我国相继与该四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体现了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4 . 1949年2月27日,北京市军管会发布《关于停止外国记者活动的通令》,限令外国记者即日起停止一切活动。市公安局遵照市委和市军管会的指示对其他外侨活动也予以种种限制,如外侨出入城要凭颁发的通行证、外出要办旅行证和通行证。这表明当时
A.南京国民政府废除了治外法权B.新政权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政策
C.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从西方国家引进一些化纤、化工、石油、冶金、矿山、电子和精密机械等方面的设备和技术,从1960年到1966年,共计用外汇2.8亿美元。这一现象表明当时我国
A.工业化建设已开始B.已经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C.外交政策发生转变D.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6 . 1949年4月25日,南京刚解放不久,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指出对驻在南京的各国大使馆、公使馆,我人民解放军、军管会及市政府,应本着和他们并无外交关系的理由,不要和他们发生任何正式的外交来往,只能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接待。这一指示的主要目的是
A.摆脱近代屈辱外交传统的束缚B.打破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遏制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D.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外部环境
7 . 1949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关系的工作指示,暂行规定: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等机关不予承认,其所属人员予以保护。但对美国武官,则应派兵监视。对苏联使领馆及所属人员,对待他们的态度亦应根本上不同。这反映了
A.国家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党处理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C.政府保持对外关系的延续性D.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国际局势
8 . 薛君度在《中国外交新论》一书中写道:“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没有实现彻底的中立和不结盟的资本,因为自立的前提是自强。”这可以用来解释新中国成立初期
A.外交方针与具体国情不符B.推行“一边倒”政策是势之必然
C.急需改变和调整外交政策D.中立更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
9 .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 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我国外交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
A.亚非拉美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B.西欧和日本已经挑战美国地位
C.国际力量出现分化,中苏关系恶化
D.苏联经济改革受挫, 美日欧形成鼎足
2019-08-24更新 | 11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7届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历程,该演进历程反映了
时期关系
50—60年代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60—70年代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年代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年代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四国关系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
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
C.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
D.美苏争霸左右着亚太地区政治格局走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