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列强在中国放弃领事裁判权是一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俄、奥先后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1930年蒋介石国民政府掀起了改订新约运动,要求废除所有外国的领事裁判权,但是在列强的抵制下新约迟迟不能签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高。1943年1月,中国政府同英美签订协定,废除了此两国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以后几年,其他国家的类似权力亦被废除。

——来自互联网

材料二   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并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   2015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

——摘编自和讯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强通过了哪一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的特权。并回答中国后来成功收回领事裁判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共通之处。
2 . 近代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二: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个周期的起点1919年、1949年、1979年”发生在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3 .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外交取得了辉熄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美国企图操纵会议.与会国之间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对中国抱有敌意……周恩来表现出了杰出的外交智慧,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会议取得了圆満成功.

材料二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再次强调,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材转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

(一)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议(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材料一中,针对与会国之间社会制皮度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法国在经济、财政上严重依赖美国援助,在对外事务上甚至唯美国马首是瞻。新中国成立后,法国迟迟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8年戴高乐第二次当选为法国总统,确立了维护国家独立、争取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对外政策。戴高乐认为,“忽略一个正在亚洲不断扩大影响的崛起大国的存在是不现实的”,在亚洲、特别是在东南亚,“特别不可能想象有不包括中国在内的战争与和平”。1963年10月戴高乐特使富尔秘密来华,寻求改善两国关系,双方经过3个月的谈判,最终在“承认一个中国”、“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和“断绝同台湾当局关系”问题上达成一致。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建交。西方媒体惊呼中法建交为“外交核爆炸”。

——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政府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重大影响。
2019-05-20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5月31日 《每日一题》四轮复习——押高考历史46题 20世纪以来的战争与和平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文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摘偏自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来同存异到维护准界的多样性》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指引下,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怎样的外交实践?

材料二   在中国方面,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更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苏联的直接威胁,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同时,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希望中美之间的和解能有助于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

——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给尼克松总统的一份备忘录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改变对美外交战略的原因。

材料三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6 .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战略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有两大形势,一是形成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开始;二是亚非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展独立运动,完成民族独立。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中国自成立就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

材料二 在中国方面,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更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苏联的直接威胁,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同时,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希望中美之间的和解能有助于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给尼克松总统的一份备忘录

材料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摘自十九大报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国际形势的特点。为了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战略?为处理好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改变对美外交战略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国际格局的特点及中国的外交战略。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战略制定的因素。
2019-11-01更新 | 1170次组卷 | 16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郑重宣告:“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去找。”毛泽东这个对外战略方针,后来在《共同纲领》总纲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以葆世界的持久和平。”

——摘编自吕乃澄、周卫平主编《大棋局——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

材料二:1969年3月珍宝岛之战,使中苏关系彻底破裂。……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尼克松和基辛格等人多次研究,认为责任在苏联一方。在基辛格看来,这对美国来说既是问题也是机会。问题是,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如果得逞,就会打破国际战略格局的平衡,甚至会出现苏联势力无法阻挡的严重局面。机会在于,中国可能由此愿意缓和同美国的紧张关系。同时,中苏冲突加剧也会减轻欧洲受到的压力。最后尼克松和基辛格认为: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以防止中国被苏联摧毁,致苏联坐大,从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摘编自陶文钊、倪峰、袁征等著《当代中美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8 . 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中国与欧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双方共同的需要。

阶段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
1949年—20世纪50年代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丹麦、芬兰、列支敦士、瑞典、瑞士、挪威
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冰岛、圣马力诺、联邦德国、希腊、卢森堡、马耳他、荷兰、英国、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
20世纪90年代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斯洛文尼亚、乌克兰、北马其顿、安道尔、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摩纳哥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从国家性质的角度,概括建国以来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风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

材料二   

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从宏观视角来看,中国所倡导的求同存异外交原则之中的“同”实质上就是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潮流,其中的“异”则指各国之间的差异性。……只有“存大同、求小异”,才能实现和平与发展。儒家所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直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不但可以用来处理中国同亚非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而且还适用于处理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摘自袁野《试论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建国初期中苏结盟对新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转而实行不结盟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布局的突出特点,分析“求同存异”方针为什么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2018-10-06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4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2018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