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十九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以及全球化的兴起,在没有统一的“全球法”或者说“超国家法”的情况下,国际领域亟须通过第三方权利的权威裁判来化解纠纷。两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维系了几千年的“朝贡体系”趋于崩溃,晚清统治:者及民众不得不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中国为天下共主”的迷梦中苏醒。当时的中国也被迫从“传统国家”向“主权国家”转型,以主权为最高权威的民族国家观念萌芽。在《南京条约》规定领事裁判权后,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沦丧,并成为列强撕裂、瓦解中国主权的重要切口。晚清政府也逐步认识到了司法权与主权之间的密不可分、唇亡齿寒的关系。

——摘编自章安邦《制度竞争视野下清末司法主权的论丧与维护》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中国在国际法律体系中的立场和地位的确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一直以来,国际法长期处于西方主导之下,中国等亚非国家被这一体系边缘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改变这一格局的一次尝试,它提出了代表亚非国家观念的国际法新思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全球性国际法属于一个体系。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它不仅仅是对《联合国宪章》的简单重复,而是选取了一些方面予以强调,表明了中国对国际法的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国同各国交往的基本出发点和总体思路,成为中国进入国际体系、参与国际法律制度建设的基调。

——摘编自何志鹏、孙露《大国之路的国际法奠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认识到司法主权重要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法制意义,并指出新中国能够维护司法主权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一谈对司法主权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70年峥嵘岁月,中国外交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是时代主题上,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关系……二是政治格局上,“从对抗格局的成员转变为基于和平与发展的全球伙伴”,编织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良好.面……五是世界方位上,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摘编自郑立樵《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外交演变历程的特点。
(2)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交政策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中国已经具备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条件,还需要争 取的就是有利的国际条件。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因此,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 中国不仅在口头上宣传和平,而且实际行动中也做出重要的努力。19551月,中国正式 接受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

——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

材料二 1964年,当美国派地面部队到南越使越战升级到“局部”战争后,中美之间的敌意和对抗骤然加剧。越南战争使美国陷入旷日持久的社会分裂和国内政治危机,国内“反战”的呼声此起彼伏,大规模的反战运动动摇了美国的政治基础。60年代后期,苏联的实力和影响渐渐超过美国,这让美国更加深感不安。这时期新上任的总统尼克松认识到,必须结束越南战争,解决越南问题“关键不在河内,而在北京和莫斯科”。而此时的中国,出于抵消苏联威胁的考虑,实现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还是越南问题。这样,19722月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新的一页从此揭开。

——摘编自张威风《越南战争与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越南战争前后期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