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从解放战争后期起,外国兵营被逐渐收回或征用,中共政府逐步接管被外国控制的海关并重新确定关税政策,外国船只被禁止在内河自由航行。这体现出当时我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2 . 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四个‘互’字,一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使新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B.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C.体现“一边倒”的和平外交方针D.取代国际法在世界上的地位
3 .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的活动余地。”毛泽东所描述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不结盟
4 . 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这说明广交会创办的目的是(     
A.开展一五计划B.推行计划经济C.加强与苏合作D.突破西方遏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解决中印关系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之后受到亚非各国人民的普遍赞同,同时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好评,被称为“亚洲的宪章”。“五项原则”有如此反响缘于(  )
A.新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成熟B.中印之间的问题具有代表性
C.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及价值取向D.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发展变化
2022-06-26更新 | 1567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图《通不过去》(图中有“和平之路”“战争之路”“五项基本原则”及排队情形)意在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
A.提升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B.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D.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
2021-12-27更新 | 4823次组卷 | 47卷引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7 . 《人民日报》1949年12月18日发表社论称: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是中苏两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人民对于毛主席和斯大林大元帅的会见,“表示极大的欢欣和兴奋,因为这是中苏友谊伟大前途的象征,这是世界人民反帝国主义斗争伟大胜利的象征”。有关中苏这次外交的正确解读是
A.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结盟B.中国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D.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完全契合
2021-09-06更新 | 713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广雅中学2021-2022学高一年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8 . 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废除、修改、重订。这体现的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21-05-26更新 | 491次组卷 | 85卷引用:2011-2012学年广东惠阳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十月革命纪念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一   1937年,为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周年,《解放》周刊刊载社论:“苏联的诞生和发展史,真的给了我们中国人很好的榜样。我们当然不会忘记的,当这个共和国初诞生的时候,它是怎样击退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怎样克服了国内经济落后的困难!”1938117日,《解放》周刊刊载文章:“世界上一切帝国主义者认为苏维埃制度只能存在三天,至多三个月。工农大众无以比拟的伟力与不屈不挠的坚决性,伟大的布尔什维克列宁与斯大林克服重重困难,苏维埃共和国已度过它的二十一周年。”

——摘编自郭培基《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开展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进行政治动员的实践探析》

材料二   19491966年《人民日报》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统计(节选)

1949报道中苏两国工人开展生产竞赛的情况;发表文章,彰显十月革命的作用和影响
1952社论《感谢苏联,学习苏联—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和“中苏友好月”》
1953社论《十月革命的光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实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
1954“有必要发展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
1960在相关报道中反复强调“珍视中苏两国团结”
1966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的规格和规模降至低谷。《人民日报》仅发表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一份贺电,礼貌性地表达庆贺,同时批判修正主义,提醒苏联“继承和发扬伟大十月革命的光荣革命传统”“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

——摘编自庞敏《从(人民日报)看1949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十月革命周年纪念的目的。
(2)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材料二反映的中苏关系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任选一个阶段说明划分依据。
10 . 下表是1949一年1956年《人民日报》中“领土、主权、完整”和“干涉内政”的使用频率。据此可知,新中国初期
关键词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
领土、主权、完整456321217206194132
干涉内政71018158122154127
A.外交政策趋于成熟B.新的制度已经确定
C.国民经济日益恢复D.对外交往打破僵局
2021-03-31更新 | 807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