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采取的外交方针,概括为三句话:“另起炉灶”“一边倒”“打屋子再请客”。


(1)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分析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材料二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的”,“是来求同而不是不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


(2)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多极化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主要成就。
2022-02-0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 事务,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 成就。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双方达成的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指出 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 简析中国“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主要原因。
3 . 中国的国际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的三次建交高峰。如图: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并概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并分析促成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2019-12-1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指出:“中美国情各异,历史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阶段不同,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聚同化异,和而不同。”

材料一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上海公报》

材料二   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中美《八一七公报》

材料三   美利坚合众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或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的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美国《与台湾关系法》

材料四   中方历来重视发展中美关系,愿同美方相向而行、一道努力,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中美之间存在一些分歧很正常。对此,不能动辄把自身的问题归咎于对方、在战略判断上犯下根本性错误,那样只会损人害己、搞乱世界;而应采取客观、理性的态度,多做换位思考、相互适应。最重要的是,要始终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通过化解和管控分歧避免中美合作大局受到干扰。

——2018年3月26日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的外交政策。该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转变,分析其转变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建交公报”发表于哪一年?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分析美国《与台湾关系法》的签署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4)综上,从历史和现实出发,谈谈你如何理解中国政府处理当前中美关系的做法。
5 . 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中国与欧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双方共同的需要。

阶段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
1949年—20世纪50年代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丹麦、芬兰、列支敦士、瑞典、瑞士、挪威
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冰岛、圣马力诺、联邦德国、希腊、卢森堡、马耳他、荷兰、英国、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
20世纪90年代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斯洛文尼亚、乌克兰、北马其顿、安道尔、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摩纳哥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从国家性质的角度,概括建国以来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6 . “熊猫外交”在中国有上千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达到顶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熊猫就作为礼物随着日本的使者跨越重洋。……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熊猫外交”是在1957年,接受这份大礼的是苏联。1957年,平平成为第一只作为国家礼物送出的大熊猫来到苏联,象征着当时中国与苏联老大哥之间的深厚感情。两年后,安安又作为配偶被送到苏联。

——引自新华网

材料二   1956年至195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稀有鸟类饲养场和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分别先后两次致信给北京动物园,希望“以货币或动物交换中国的一对大熊猫”。……对外文化联络局最终的答复是,必须双方互派人员到对方动物园访问和领取交换的动物。如因美国政府阻挠而交换不成,那就算了。这件事最终没有办成。……1972年堪称“熊猫外交年”。熊猫玲玲和兴兴赠送美国,这是1949年以后,熊猫第一次被送到西方国家。

——《熊猫外交简史》

材料三   现在在日本、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泰国、德国、奥地利有熊猫。2017年6月24日,载着大熊猫“梦梦”“娇庆”的专机在万众瞩目下抵达柏林。外界似乎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熊猫大使的足迹足以说明两国关系之冷热。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熊猫,都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变化。

——《熊猫外交简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新中国首次“熊猫外交”对象是苏联。
(2)从材料二“熊猫外交”的历程可见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与英国订立的《天津条约》甚至规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就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西方人有知识、讲礼貌,正直,不应该称之为蛮夷。……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60年代之前一般称“夷务”,但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概念替换了,这虽然有列强武力逼凌的因素,其中也透露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摘自齐廉允《“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中国传统外交观考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材料三   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1949年以来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的外交活动。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1899年,中国留日学生已有100多人。1901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又增加到280余名,1902年为500多人,1903年1300多人,1904年达2400多人。1905年至1906年中国人留学日本达到高潮……留日学生人数猛增到8000多人。与19世纪清政府派往欧美的留学生大多学习理工和海军不同,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学习的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文史、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军事、商业以至音乐、美术、体育,应有尽有,其中以学政法和陆军为最多。

——王晓秋《清末为何出现留日热潮》

材料二   从1950年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其中向苏联共派出了8310人,占派出总数的78%。中国向苏联派出的留学生,大多属于工程技术领域的,苏联的高等院校、企业、设计院和科研机构,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技术干部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根据苏联方面的统计,1951年到1962年有8000多名中国人,在苏联学习生产技术,有11000多名的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苏联的学校学习……此外通过科技合作系统,1500名中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学者,去苏联了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生产经验。

——《中国向苏联大量派遣留学生》(凤凰卫视2010年4月29日)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晚清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活动的表现有何异同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时期留学活动出现差异的原因?
2018-08-03更新 | 19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9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在这期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非但没有被时代所淘汰,反而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国际关系准则,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原因在于
A.它是中国在外交实践中提出并成功运用的外交方针
B.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规律
C.反映了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各国的国家利益
D.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10 .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近代以来不同民族的交往日益密切,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作出了贡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日本文明开化过程中,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发生碰撞,日本人对此表现了不同的态度。
①“倘若敲一敲假洋鬼子的头,便可以听到文明开化的声音”;
②“使用瓦斯灯会亡国”;
③“日本落后是因为日本人种低劣,必须改良日本人种”;
④ 明治政府为了表明日本已经文明开化以换取欧美同意废除不平等条约,推行欧化主义,修建了豪华的欧式俱乐部,举办有首相、大臣出席的化妆舞会,招待欧美高级官员,彻夜狂欢。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①


(1)分析材料一中反映出的对待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各种不同态度。
材料二 :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孔子改制考》书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康有为和陈独秀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等思想,主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而不同”这一精神的重大外交举措。
2016-11-18更新 | 2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