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1949年10月5日,英国留驻北京的总领事格雷厄姆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信件,信中说道:“英中之间友好、互利的商业和政治关系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代,希望今后继续如此。有鉴于此,英国政府建议,在对中国局势研究结束之前,英国领事官员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领土内的合适权力机关之间应建立非正式的关系,以使两国政府更便于接触,并推动两国间的贸易。”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愿意与新中国建立友好、互利的商业和政治关系
B.新中国不愿与属于资本主义阵营的英国建立外交关系
C.英国不愿意正视近代中英两国之间的商业和政治关系
D.新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得外交陷入被动
2022-03-0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A佳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新中国的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
B.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政策
C.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
D.2005年因私护照数量大量增加,推动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21-12-03更新 | 566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6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是
时间国家时间国家
1955年阿富汗、尼泊尔1958年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56年埃及、叙利亚、也门1959年苏丹、几内亚
1957年斯里兰卡1960年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A.“一边倒”政策取得丰硕成果B.中国加强与不结盟运动合作
C.中国与西方国家出现建交高潮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贯彻
4 . 对下表中我国外交政策解读正确的是
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0世纪60年代“两条线”(既反美又反苏,两个拳头打人)
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与美、日、欧合作,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20世纪80年代“不结盟”(不依附于大国或国家集团,独立自主)

A.①建设睦邻友好的周边和平环境B.②外交重心是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C.③改善中国与欧美及日本的关系D.④政策调整根源于两极格局瓦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出现的时间可能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B.反映了冷战态势下两大阵营间的激烈对抗
C.反映了当时外交政策的侧重点是第三世界
D.新中国在复杂形势下坚持反对霸权的斗争
2021-08-2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双基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以下为周恩来和邓小平对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外交政策的解读。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周恩来:“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自力更生的立场。即使对于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
邓小平:“一边倒,愈早表现于行动则对我愈有利,内部政策强调认真的从自力更生打算,而且认真着手做。”“一边倒和自力更生,不但可以立于坚固的基础之上,而且才有可能迫使帝国主义就我之范。”
A.外交政策已经走向成熟B.外交政策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C.从革命外交向民族外交转变D.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依旧是从他所习惯的统战思维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的外交新政策。不过,由于这一新政策(“和平共处”)所追求的和平任务相当艰巨,在周恩来的努力下,新中国政府所做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的尝试,也是相当深入的……让一直以来极度恐惧“赤祸”蔓延的东南亚和南亚不少国家的政府领导人开始对新中国利目相看,也因此明显地改善了新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

——摘编自杨奎松《新中国的革命外交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经过战后二十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毛泽东、周恩来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及时对外交工作做出富有远见和胆略的重大决策,采取机动灵活的措施,使我国的对外事务出现良好的转机,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局势转变关键性的一环,是中国同美国关系的缓和。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在新中国30年的对外关系历史中,虽然也有过干扰和失误,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在对待各种不同国际力量的战略划分方面,对各种国际力量所制定的政策方面,处理大的国际事件方面,遵循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原则,独立自主地处理国际事务方面,基本上说是正确的,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摘编自黄安余《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2020-02-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商周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1954年8月,周恩来就改善中英关系指出:“在政治上是和平,在经济上是贸易·····我们可以根据这两条和一些西方国家结成统一战线。”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A.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B.希望与西方国家政治联盟
C.外交政策实现了根本性转变D.已缓和同西方之间的矛盾
9 . 1900年,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途经东单牌楼时被击毙。1901年,中国政府派专使赴德国就克林德一事致歉,并在克林德被害处建立牌坊,即“克林德碑”;1918年11月,北京人将此改为“公理战胜碑”,并迁至中央公园;1952年,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决定将其改为“保卫和平碑”。对与此相关的历史解读正确的是
A.历史文物的名称应该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修改
B.克林德被击毙于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改名“公理战胜碑”后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国被以“公理”对待
D.“保卫和平碑”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0 . 1950,1953,1958版中国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195版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两个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修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到2005年我国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有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法英文对照的出现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结果
B.修改的内容是为了方便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C.护照演变反映了我国外交事业随国内外形势而调整
D.因私护照的增多推动我国外交向全方位的方向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