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道光帝说:“不得不勉允所请,藉作一劳永逸之计……从此通商,永相和好。”1864年,清政府刊印了(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奕䜣上奏说“该外国律例一书,衡以中国制度,原不尽合,但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昔日允之为条约,今日行之为章程。”1867年,在讨论修约问题时,李鸿章指出,各国“均有保护其民、自理财赋之权”,对其“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的种种非分要求,“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1881年,清朝驻外公使曾纪泽曾赴英外交部,“谈商改条约之事”,并“争辩良久”。他认为:“诚能深通商务之利弊,酌量公法之平颇,则条约不善,正赖此修约之文,得以挽回于异日,夫固非彼族所得专其利也。”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1949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

新中国成文后,不承认旧中国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废除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清理外国在华资本及其他财产;采取适当方针处理外国在华宣传机关、文教事业和宗教事业。同时,按照《共同纲领》的“先谈判后建交”原则,即在对方明确表示承认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同国民党集团断绝“外交”关系,承诺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前提下同愿与新中国建交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实际的建交磋商。

——摘编自沙健孙《1949195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处理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的政策和策略》


(1)概括晚清统治者外交理念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指山新中国初期外交理念的发展,并简析其重大意义。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中外之间源远流长的朝贡关系和以此为主要内涵的宗藩体制岌岌可危。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同步,朝鲜、琉球、越南遭受日、美、英等国的瓜分和掠夺,并最终与中国中断宗藩关系。1890年,朝鲜王太后去世,清廷最后一次以宗主国身份派遣使臣前往吊祭。1894年,朝鲜最后一次派遣使臣向清廷缴纳岁贡。1895年,依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中朝宗藩关系宣告解体,也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彻底崩溃。

——摘编自李云泉《万邦来朝:朝贡制度史论》

材料二   19531231日,历尽周折,中印两国就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终于开启。当日下午1点,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了印度谈判代表。周恩来对客人们说:“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1953年开展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天好起来,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从新中国建立时确立的,它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

——摘自高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来的》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朝贡体制崩溃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与古代朝贡体制相比,新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其意义。
2021·全国·模拟预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41128日,孙中山在日本神户发表了《大亚洲主义》的演讲,其主要内容是:一,亚洲已进入摆脱殖民统治、民族独立的新阶段;二,亚洲人要用“王道”战胜西方列强的“霸道”;三,要战胜“霸道”,亚洲民族必须联合,诉诸武力;四,俄国已打破了西方的“霸道”,是亚洲各国的榜样;五,关于日本,孙中山说:“日本民族既得了欧洲的霸道的文化,又有亚洲王道的本质”,希望日本国民在此两者之间做出详审慎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第11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社会主义阵营与帝国主义阵营相对抗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顽固推行反华政策,毛泽东提出了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联苏反美“一边倒”战略,把美帝国主义作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赫鲁晓夫上台后,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导致中苏联盟破裂。为了反对美苏两霸,维护世界和平,捍卫中国权益,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中国“在反对修正主义问题上,我们的矛头主要对准赫鲁晓夫;在反对帝国主义问题上,我们集中力量反对的是美帝国主义”,把中国外交的重点转向亚非拉国家,谋求建立国际反帝反霸统一战线。

——摘编自舒建国《毛泽东“反帝反修”外交战略的内涵及其实践效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反帝思想和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反帝思想的不同,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思想变化的历史启示。
4 .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采取了什么外交方针?
材料二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2)材料二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什么“作为”?
材料四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与本届世博会的,既有周边睦邻,也有远方来客;既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既有国家机构,也有国际组织。
材料五 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
——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四、五,概括指出新中国外交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6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联合命题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