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国现行宪法也明确指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70年来,国际格局风云变幻,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随之不断调整,然而,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基本立足点没有变,中国外交“和”的理念没有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是中国外交工作的基石。

——摘编自金灿荣、董春岭《中国外交现状与发展战略》


从材料中提取一到两条信息,围绕“新中国外交”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2 . 1955年中国政府建议美国就双边问题进行大使级谈判,中国释放了数名被押的美国人,并愿意批转15名要求到中国大陆采访的美国记者的签证。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打破了两极对峙的格局
C.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D.同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3 . “它的提出恰逢其时,尤其是为不结盟国家开展外交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它为有着不同意识形态或者不同价值观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以沟通的共同平台。”这里的“它”是指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求同存异”方针
C.结伴而不结盟的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 .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2019-01-30更新 | 6219次组卷 | 11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就中长(中国长春)铁路协定的有效期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这主要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
A.实行“一边倒”的政策
B.力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奉行“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6 . 20世纪50年代初和80年代,中国曾分别掀起大规模学习俄语、英语的热潮。其共同原因是
①中国与该语言国建交的推动
②改革开放的需要
③政府政策的作用
④世界格局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