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主流观点认为美国不应该急于承认中国的新政权,并且居高 临下地认为弱势的中国定会有求于它,承认美国在华的既得利益。因此,对中共政权采取“观望的 态度”。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中国为了表明立场,采取了一系列亲苏反美的行动。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文中特别强调“一边倒”立场。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它彻底改变了美国决策层对中国的看法,把中国和苏联联在一起,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摘编自李怀录《建国初期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原因再审视》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需要超越事务层面来思考和构建未来的国际社会。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不仅需要中国拿出更多的物资贡献,还需要提出有价值的思想和学说,要发挥大国的“引领和塑造”作用,则要求中国的外交不但是“中国本位”,还要是“世 界本位”。只有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与和谐世界的理念形成真正有意义的价值关联。

——摘编自崔立如《国际格局转变与中国外交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外交政策,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外交成果的认识。
2023-01-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但外交政策的制定离下开当时的国际国内历史背景,从而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原则的制定,并要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并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同时,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即新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为达到国内政治目标而制定的,最后,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必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馆既包括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政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还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袖从革命运动的领导人到国家领导人的角色转变。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摘编自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材料二美国在亚太地区拉拢盟友。实行全面军事盟署。中国一些周边国家也认为,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输出会威胁自身利益,纷纷采取最对政策,使中国周边环境严重恶化。1953年,力主在亚洲向美国示威的斯大林逝世,苏共领导人中止了原来的进攻政策,并劝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尝试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和平共处。在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情况下,中国也迫切需要建立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巩固政治、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出现在处理中印、中缅边界问题过程中的原因。

——摘编自李宇博《试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根据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呈现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简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国内外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基本内容
2023-02-18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7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据新华网报道:当地时间20159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近平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奥巴马表示,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在诸多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愿同中方就相关问题保持密切协调。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据材料一、二,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二、三,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 . 在中外交往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不同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地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 196011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报》

材料三: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四: 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现代中国让西方人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社会主义中国经济会突飞猛进?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姚明那样球打得像NBA球员一样好的明星?中国会不会把全球的石油用光?……这当中有好奇、羡慕,也夹杂着猜疑与不安,中国的形象正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元、丰富,西方人再也无法用非好即坏的标尺或简单的符号来看待中国了。

——摘编自《历史上西方看中国:从天堂到丑陋不堪》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自身的角度分析使西方看中国的眼光变得复杂、多元、丰富的因素。
2022-04-2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恶劣的国际形势,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但又希望推进世界和平事业,维护周边安全,尽快融入国际社会。1954年,中国首先从发展与印度、缅甸的关系中实现突破,周恩来总理同印度和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发展两国关系,为中国解决与印度棘手的边界问题、与缅甸的国民党残余部队留缅等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为冷战初期一道缓和的风景线。中国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精神产品,从双边关系范围扩大到多边关系范围,载入中国与一百多个国家的双边条约之中,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摘编自郭树勇《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并概括其成就。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7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四十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冷战的起源与终结》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的对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采取的应对方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简要分析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4)材料三认为美苏冷战“四十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请以亚洲地区为中心举两例加以说明。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1月,斯大林派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访问西柏坡,与中共高层就时局和未来建国问题进行了接洽。同年7月刘少奇亦到莫斯科与苏方就合作问题进行协商,随后中方即发表“一边倒”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于12月出访苏联。苏联曾在1945年逼迫国民政府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以维护其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毛泽东此行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废除旧约,在平等基础上与苏联签订新的同盟条约。

中苏双方在会谈中产生巨大分歧。斯大林要求旧条约的形式不可修改,而中方则坚持新条约首先在形式上必须全新;苏方希望保留旧条约在中国东北的大部分特权,尤其是掌握纵贯东北的中长铁路,并且继续在旅顺和大连拥有“租让地”,而中方则要求苏联将上述三地的主权和技术设备全部归还中国。

经过激烈争执,苏方做出重大让步,基本认同了中方的主张。中国也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进行了妥协,如允许苏军在面临战争威胁时可以沿中长铁路调兵,但要求苏方口头承诺解放军在战时也可利用西伯利亚铁路进行调动。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苏关系也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斯大林之所以做出大幅度让步,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冷战全面展开的情况下一旦中苏谈判破裂,美国势力即可乘虚而入。而与中国成功结盟则可极大增强已方阵营的实力。对于中国而言,苏联提供的规模空前的经济、技术和军事援助,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不可少的。

——摘编自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中苏在条约谈判中的分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积极影响。
2021-02-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对于新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周边环境和国内问题有着明确清醒的认识。毛泽东陆续提出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三条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这是历史上第一位美国国家元首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前往机场欢迎。周总理说:您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与我握手。尼克松说: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刘新生主编《新中国重大外交事件纪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提出“三条方针”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给合所学知识,解释“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的含义,并分析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由于美国当局迟迟不愿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等种种卑劣手段,致使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这期间,美国大放反华言论,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并悍然发动侵朝战争,强占中国台湾,肆意破坏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中国人民被迫奋起还击,进行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

材料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政治影响的扩大,美国一些人士和广大人民要求政府改变对华政策的呼声愈来愈高。1972221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经过多次会谈,2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从而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定了基础。19781116日,华国锋总理和卡特总统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发表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两国政府自19791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中美两国关系开始了一个新阶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顺义《略论战后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的对华行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相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综上,就国家利益与外交政策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021-01-02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马永顺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主流现点认为美国不应该急于承认中国的新政权,并且居高临下地认为弱势的中国定会有求于它,承认美国在华的既得利益。因此,对中共政权采取“现望的态度”。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中国为了表明立场,采取了一系列亲苏反美的行动。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特别强调“一边倒”立场。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它彻底改变了美国决策层对中国的看法,把中国和苏联联在一起,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摘编自李怀录《建国初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原因再审视》

材料二   上世纪70年代,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呈现出“苏攻美守”的基本态势。苏联不仅支持越南在1978年底侵略柬埔寨,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而且在1979年底亲自出兵阿富汗,推行“南下战略”,企图从印度洋侧翼包抄欧洲。苏联的政策同时将中美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一方面,美国新现实主义理论开始对美国外交发挥更大作用,强调美国不仅要有强势的领导人,强大的国力,更要依赖通过扩大联盟体系和稳定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来维护美国的西方世界霸主地位。另一方面,中国要开始改革开放就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条件和国际环境。

——摘编自倪世雄《中美关系70年:理论与实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