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和法国梦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实现“中法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所瞩目。几乎所有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都接触过有关中国的材料,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谈论过中国。……堪称启蒙思想家领袖的伏尔泰,对中国最为关注和仰慕,他曾说:“当我们还是野蛮人时,这个民族已有高度文明了。”……在哲学方面,他们在悉心研究儒家学说的同时,对老子的思想也有所探索。在政治方面,他们考察了中国的政体、官制、司法制度等。在经济方面,他们注意到中国历代的重农思想和土地、地租、赋税、商业等问题。在文学艺术方面,他们介绍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剧和绘画,研究中国的文字和语法。总之,中国的一切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他们所关心。

——摘编自许明龙《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所体现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对古代“中国的一切”都产生兴趣的原因。

材料二 1958年,戴高乐着力调整法国对外政策。他说:“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乎整个中国都集合在中国政府之下,它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法国)必须直接听到中国的声音。”1963年10月,戴高乐授权前总理富尔携带他的亲笔信到中国,代表他同中国商谈两国关系。在双方就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达成默契的前提下,同意法国提出中法先建交而导致法国同台湾断交的方案。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戴高乐说:“这是基于事实和理智的影响日益加强,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

——摘编自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


(2)依据材料二概述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指出中法建交产生的历史影响。举例说明戴高乐口中的“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
2020-04-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重庆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5月月考(三模)历史试题
2 . 礼仪与社会

材料一   古代饮食中的礼制思想,通过先秦古籍的记载得以体现:

天子举(丰盛的饮食)以大牢(牛羊猪),诸侯举以特牛,卿举以少牢(羊),大夫举以特牲(猪),士食鱼炙,庶人食菜。上下有序,则民不慢。

——摘自《国语》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犹若可以致敬其鬼神。

父母在,朝夕恒食(先饮食),子妇佐饺(后饮食)。孝子之养老也……以其饮食忠养之。

——《礼记》

凡食之道:大充(指过饱),伤而形不臧;大撮(指过饥),骨枯而血冱(匮乏)。充撮之间,此谓和成。

——《管子》


(1)概括先秦时期饮食礼仪的特点,简析这种礼仪形成的社会原因。

材料二   欧洲礼仪的产生经历了从“courtoisie”(宫廷礼仪)到“civilite”(礼仪)弄到“civilization”(文明)的演变。“宫廷礼仪”最初是指欧洲封建君主的宫廷行为方式,16世纪泛指骑士贵族的举止方式。16世纪中叶后,随着骑士贵族的没落和新贵族的兴起,“礼貌”逐步取代了“宫廷礼仪”,成为上流社会举止的普遍性要求。这迎合了新教教会的变革,得到了教会的支持并不断传播。

18世纪中叶开始,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等级社会日趋衰落。法国大革命使欧洲社会政治中心由宫廷转移至市民社会,越来越多的市民阶层与贵族一样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分子。“礼貌”也经历了一个市民化的过程,被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所取代。个人行为方式也朝着理性节制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杨素萍《欧洲国家礼仪教育的变革及动因探究》


(2)阅读材料二,概括欧洲礼仪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材料三   1859年美国驻华公使华若翰欲赴京觐见皇帝,与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咸丰皇帝要求行跪拜礼,想以之形成礼仪惯例,华若翰表示不能接受跪拜礼。双方经多次交涉未果,最后只好罢议,公使不必面见皇帝而直接换约。1873年同治皇帝亲政后,西方驻华公使以公使团的名义再次要求觐见皇帝,双方围绕跪拜礼又进行了尖锐的交涉。清政府最终被迫改为鞠躬礼。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发布文告,废止跪拜等旧礼;8月,又规定公务活动中施脱帽鞠躬礼。

1949年,外交部邀请苏联和东欧国家驻华大使,对中国外交官培训礼仪。1951年外交部制定的《对外宾交际须知》规定:宴会请柬须提前一周发出,宴会人数避13(西方忌讳);谈话不过分恭维,也不过分谦虚……1955年外交部礼宾司成立。1990年起全国人大先后制定了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等,对外交活动中国旗、国徽、国歌的使用做出明确规定。

——摘编自王开玺《试论中国跪拜礼仪的废除》等


(3)阅读材料三,对晚清以来的外交礼仪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9-05-14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东城区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外交多次在外交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一部分,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是在中国总体外交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共和国半个世纪的体育外交史中,苏联和东欧占有很大的篇幅。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朋友,这些国家对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到1962年十年间,中国对外体育交往总人数是10291人,而与苏联和东欧的交往就占到了76%,达到7820人。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材料二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的范围扩展到一些亚非拉国家。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从此,新中国把同亚非拉的体育交往逐步上升到主要位置。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材料三1954年,国际奥委会第49届全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但同时顽固坚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拒绝撤销台湾体育组织作为国家奥委会的资格。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奥委会在经过斗争后,于1958年8月19日声明退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

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改名为“中国台北奥委会”。

材料四1981年,中国男排反败为胜、力克韩国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病的李宁(体操),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竟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李宁还收到绳子,让他上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1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2008年8月15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与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3)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形势,概述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有利因素。阻碍新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在体育情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60年代初,印度尼赫鲁政府.对以达赖为首的叛乱分子采取了或明或暗的支持态度,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中印关系急转直下。之后,印度政府开始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向中国边境发动全面进攻。当时印度最顾忌的是与中国同为社会主义的苏联,出人意料的是苏联没有反对,从而使印度对推行“前进政策”充满了信心。印度的情报来源依赖于美国中情局及其自身的驻华使馆,那些关于中国国内经济危机、中苏矛盾以及台湾局势的报告使得印度相信中国不会对“前进政策”作出强烈回应。美国是印度“前进政策”的间接决策者和直接受益者,其基本战略是把印度作为反华政策的前哨阵地。作为印度最大的武器出售者和后勤支援者,中印边境冲突的不断升温给了美国一个遏制中国的绝好机会,并且顺应了美在印支半岛的战略利益。除此之外,美国认为中印冲突是“使中苏分裂深化的天赐良机”,于是美国极力怂恿印度推行“前进政策”。受宠若惊的印度便甘愿充当美国反华的敢死队,印度高层领导人也就放弃了和平解决边境问题的机会。

——摘编自张义《中、印、美、苏四国决策与中印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度政府冒险推行所谓“前进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积极策动印度政府实施所谓“前进政策”的战略意图。
2022-02-2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年高三下学期核心模拟卷(中)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主席就多次发表声明:中国愿意在和平、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当时,印度作为中国的近邻,不但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而且与中国之间有许多历史遗留下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本着睦邻与和平共处的政策,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派遣的代表团就关于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于19531231日至1954429日在北京进行了谈判。12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得到了印方的赞同,并写入了1954429日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该协定在序言中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定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整体首次在国际条约上成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1954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628日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以及629日中缅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都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处五项原则提出的重要意义。
2022-05-19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八校2022届高三5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材料   19506月,中国和缅甸建交,但少有往来。朝鲜战争基本结束后,周恩来指出要“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与此同时,朝鲜战争使缅甸决心按照自身价值观而非大国意愿推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结束后,缅甸大米出口量一路下跌。1954年,中缅两国达成协定,缅甸以大米换取中国的商品与技术援助。同时缅甸不顾美国反对,与中国达成橡胶贸易协议。在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帮助下,1954年,周恩来和缅甸总理吴努实现互访并宣布两国真正落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国准备开辟航空线并缔结邮电协定;中国进口缅甸20万吨大米,缅向也将由中国进口工业品。中缅的关系改善推动了中国与泰国的接触,也推动了缅甸与苏联和东欧各国之间关系的改善。同时,缅甸力邀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亚非会议,一系列外事活动让周恩来观察到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看到“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

——摘编自梁志《走向和平共处:中缅关系的改善及其影响(1953-195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缅关系改善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缅关系改善的影响。
2022-03-10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形成的巨大战争能力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力,在战争即将结束时举行的三大盟国首脑参加的“雅尔塔会议”上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很多涉及中国的利益,比如所谓维持蒙古现状,实际上最终导致了蒙古的独立,以及重新获得了对中国东北地区铁路和港口的控制权。……19458月苏联(又)通过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获得众多利益。

——摘编自梁云祥等《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材料二19502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成了苏联的盟国,苏联不但承诺将逐渐放弃(之前)在中国所获得的一些权益,而且作为所谓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开始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派遣大批各行各业的专家赴中国进行指导,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和奠定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政治安全领域,中苏两国具有相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共同安全利益,在当时东西方冷战的国际形势下,都将美国及其西方盟国视为主要敌人,并为此在50年代初期共同援助朝鲜在朝鲜半岛上同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了一场战争。

——摘编自梁云样等《中俄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外形势分别指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区别。
2021-05-07更新 | 313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如表是美国《时代周刊》时面信息的节选,阅读下料,完成下列要求
年份封面封面主题艺术符号构成封面综合评价
1950RED CHINA'S MAO
New war,old warlord(War in Asia)
1.毛泽东形象
2.红色妈蚱群
负面
1972Nixon's China Odysey1.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
2.周恩来与尼克松会面
3.中国歌舞表演
4.尼克松游长城
正面
1983Baishing Mao's Ghont1.邓小平形象
2.毛泽东轮廓
3.山川、河流、云彩
4.工业化城镇
中立
20031.SARS NATION
How this epidemic is transorming China ?
2.Why the virus spreads China's Cover-up?
How scared should you be?
左图
1.印有肺部阴影的中国国旗
2.白色色块背景
右图
1.戴口罩的西方女性
2.“关于非典真相”的英文字符
负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3-07更新 | 329次组卷 | 4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以下不属于当时签订此文件背景的是
A.美苏冷战,日本成为美国远东反攻的桥头堡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D.中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趋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 -1956 年,来华留学生1891人,来自世界19个国家,其中主要来自社会主义国家。1957-1965 年,来华留学生5368人,来自世界69个国家,美国、瑞典、西班牙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实现了零的突破,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留学生人数由40多人增长到300多人,汉语是这些来华留学生的首选课程。为了促进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中央政府相继颁布了《各人民民主国家来华留学生暂行管理办法(草案)》《各国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注意事项》《关于接收资本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来我国学习的修改意见》等文件,给予来华留学生减免学费、发放奖学金以及生活补助等政策。

----摘编自张玉永《建国后来华 留学生政策研究》

材料二1978 在华留学生为1900人,全部享受政府奖学金。2006年一年中来华留学生162695人,其中自费留学生125783人,日本和韩国学生是来华留学的主力军。来华留学的学生层次不仅包括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也包括短期进修生,他们选择就读的高校以及专业更加多元与丰富。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表现,也是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结果。1992 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扩大了高校办学的自主权,激发了高校招收留学生的积极性。1998 年国家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自费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的通知》规范了自费留学生的管理。此外,我国还通过建立“中国文化研究奖学金”、“优秀生奖学金”等奖学金制度和奖学金年度评审制度,鼓励和吸引高层次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并提高奖学金的使用效益。

-----摘编自郑向荣《建国六十年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及其发展因素分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1965 年来华留学生的特点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来华留学生的变化及其背景。
2020-04-2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