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1956——1962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旅游人数一般仅占来华外籍游客总人数的5%左右,最高年份也仅占 8.8%。1963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为39.8%。1964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首次超过社会主义国家来华游客。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展现
C.旅游业开发缓和了国际关系D.中国外交路线和政策的调整
2 . 下图反映了1949-1956年《人民日报》在对外关系中“抗议”和“谈判”两个词语的使用频率统计情况(单位:次数)图中变化折射出我国(     

A.坚决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消失
C.与外部世界的对抗性逐步减弱D.与美国的国家关系已趋于缓和
3 . 1975年越南统一后就一头扎进了苏联的怀抱,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大规模的驱赶华侨和殴打边境上的中国民众,大量的制造纠纷并向中国提出了领土要求,中国也展开大规模的宣传攻势,下侧漫画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体现了(       
A.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B.国家利益重于意识形态
C.渗透着强烈的冷战思维D.美苏间的对峙不断升级
2022-07-06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4 . 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解决中印关系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之后受到亚非各国人民的普遍赞同,同时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好评,被称为“亚洲的宪章”。“五项原则”有如此反响缘于(  )
A.新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成熟B.中印之间的问题具有代表性
C.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及价值取向D.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发展变化
2022-06-26更新 | 1573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2年,中国首次在捷克斯洛伐克举办电影放映活动,放映了《中华儿女》《白毛女》《赵一曼》等七部影片。1953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全国范围内举办“中国电影周”,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光荣,我们争取和平道路上的朋友与同盟”。新中国此举有助于
A.改善外交环境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宣传“双百”方针D.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6 . 在1949年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在谈到外交问题时,毛泽东说:“现在……不必要忙于帝国主义承认。”会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把“不承认”方针固定下来。这一方针
A.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石B.与“另起炉灶”一脉相承
C.有利于营造良好外部环境D.体现了“一边倒”的政策
2022-05-10更新 | 34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表明新中国外交
A.缺乏实际经验B.拒绝与西方国家打交道
C.坚持独立自主方针D.服从于苏联压力
8 . 据统计,从1955年1月到1956年6月,共有78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有联系和交流。根据你的判断,这其中绝大多数国家属于
A.周边国家和邻近国家B.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
C.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D.不结盟运动国家
2022-03-06更新 | 838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9 . 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体现这一思想的外交主张是(       
A.另起炉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D.不结盟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必要性,并指出谈判的核心问题:断绝与国民党残余政权的外交关系,在联合国对待恢复新中国合法地位的态度,以及对待在其管辖范围内的国民党的各种机构与中国一切国家资财的态度等三大问题。这一指导思想体现的重要外交原则是
A.一个中国B.求同存异C.独立自主D.和平共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