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国际政要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言论

时间

人物

职务

言论

1953年

周恩来

新中国总理

中印两个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有根据这些原则,任何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1954年

胡志明

越南主席

这五项原则完全适用于巩固和发展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1984年

邓小平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

2014年

苏亚雷斯

联合国副秘书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集中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贡献。

表主要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适用于国家间关系B.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
C.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显示出社会主义外交优越性
2022-07-10更新 | 303次组卷 | 7卷引用:海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对于1949年3月的报告提出的“必须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周恩来阐释道,“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有几个国家想同我们谈判建交。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这表明,当时(     
A.初步形成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局面B.中国坚决捍卫民族独立和主权
C.周总理首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中共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3 .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直进行妖魔化宣传。朝鲜战争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存在疑虑甚至恐惧,认为中国是一个进攻性很强的好战国家。1955年,中国取得国家形象塑造的重大进展。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的布局
C.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支持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4 . 有学者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某外交政策;突破了追求单方面绝对安全的强权政治思维模式,打破了国际秩序的西方逻辑,注重和提倡国际秩序的非对抗性、公正性、平等性、道义性和共赢性、强调平等、责任、合作、共赢、义利观。该学者意在说明
A.西方主导的国家政治经济秩序已瓦解
B.中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新秩序逐渐建立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利于国际秩序重塑
D.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打破了强权政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下表可知,当时我国
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国际会议(组织、公约)情况
中国参加的国际会议(组织、公约)特点
1949年11-12月,中国政府在北京主办并参加了亚澳工会代表会议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1950年5月,中国宣布加入万国邮政联盟新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国际组织
1952年,中国宣布加入《关于禁止使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的议定书》新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国际公约
A.实行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打破了“一边倒”方针的束缚
C.外交政策原则性灵活性并存D.积极为加入联合国做准备
6 . 1950年初,丹麦、芬兰、瑞典和瑞士相继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谈判,他们断绝与蒋介石集团的外交关系。于是,我国相继与该四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体现了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7 . 1949年10月,新中国先后与苏联等九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我国在外交上实行的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9 .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否成熟,标志就是它的实力、对国际制度理解和参与的程度、世界对其认可程度。据此判断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宣布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B.1949年与苏联建交
C.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019-01-30更新 | 2145次组卷 | 23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等级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