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如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从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中任选一次,分析形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20-12-06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地区专用)-话题04大国外交

2 .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追寻历史人物的踪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1: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于经济活动,他认为“‘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泛指开发山泽资源的人)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1)根据材料,概括司马迁的主要经济观点。

人物2:科学家钱学森

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

(2)结合所学,分析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概括我国取得“两弹一星”成就的历史意义。

人物3:一位普通的中国青年

美国《时代周刊》在1984年4月30日的杂志封面上刊登了一位普通的中国青年的照片,他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图中的英文为:“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

(3)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分析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可能会在中国看到什么。

2018-01-1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7单元 单元检测-学易试题君之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