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列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的表述,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史实结论
A新中国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肃清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
B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亚非各国合作创造了条件
C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形成
D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巩固和发展周边关系成为中国外交首要任务

A.AB.BC.CD.D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从此,中国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1)下表为新中国不同阶段的外交成就,请将序号①、②、③、④分别填入表中相应位置。
50年代
日内瓦会议
70年代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改革开放后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④万隆会议
(2)下面是编辑中的“新中国外交”三张资料卡片。参照范例,从以上①一④中分别挑选一项,完成“50年代”和“70年代”的资料卡片。简介限100字内。
改革开放后
条目: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简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50年代
条目:
简介:
70年代
条目:
简介:
2021-06-0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精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50年代,某国际会议提出下列原则。据此可知,该会议的诉求是
A.谋求维护自身独立B.成立区域经济集团
C.发展亚非统一文化D.建立军事同盟组织
2021-05-09更新 | 545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在外交战线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下列关于我国外交成就史实和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原则中国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B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为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在日内瓦举行会议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1972年2月,为摆脱“越战泥潭”,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联合国观察员,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斗争和妥协是政治史中经常出现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很多关于中国古代监察制的论著中,都有这种提法,如: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皇权对监察制的控制并非绝对有效,且往往不如权臣。这主要因为监察制是在整个官僚系统中运行的,而权臣正是掌握官僚系统中各种实际权力的人。退一步说,即使皇帝能够控制监察制,也不能保证监察制独立于权臣及其他官僚。因为一般来讲,权臣就是皇帝的宠臣,皇帝控制监察制往往对权臣有利,更助长了他们的权势和不法行为。大量的史料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可以说,所谓相对的独立性只是一种假设,实际上并不可能存在。中国古代的御史台、都察院、六科等,不是单纯的现代意义的监察机构,在其行使监察权力时,也不能独立于监察对象,反而往往成为官僚集团内部政治斗争的工具。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独立性”的认识。

材料二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2)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的形成,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3)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2020-07-1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6 . 1955年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项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1963年第18届联大讨论召开贸易与发展会议问题,会上75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1964年,七十五国集团扩大为77个国家和地区,并发表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掠夺。以上现象的出现
A.改变了二战后由美苏主导世界的局面
B.表明了发展中国家力争建立国际新秩序
C.维护了联合国在国际外交中的核心地位
D.造成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开始突破地域限制
2020-06-19更新 | 3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54年,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举行会议。根据苏联的建议,会议讨论了关于召开苏、美、英、法、中五国外长会议的问题,在与会国家的坚持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同意召开五大国会议来谈判解决亚洲相关问题(即日内瓦国际会议)。这表明
A.五大国在联合国事务中发挥性决定作用
B.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和平共处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D.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8 .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为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和平的国际环境,创造和睦的周边关系,保障中国的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这些“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包括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9 . 求同存异既是一种思想,也是认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国语·郑语》强调“和实生物,同则不继”。1923年7月,周恩来在《旅法各团体敬告国人书》中指出:凡是“不甘为列强奴隶军阀鹰犬的人,不论其属于何种派别,具有何种信仰,都应立即联合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卵冀下的北京政府,这条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只求反北京军阀政府之“同”,而存各自派别、信仰之“异”。建国后,在处理与各国的关系上,周恩来提出并倡导求同存异的思想,“求同”就是努力去寻求扩大双方的共同点,“存异”就是正视并允许双方有一定的不同点。


分析促成“求同存异”思想形成的因素;并举例说明其实践。
2019-10-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北京市朝阳区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印尼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
A.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广泛兴起
B.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
C.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圆满解决
D.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
2019-04-23更新 | 265次组卷 | 27卷引用:北京市人大附中2018届高三2月内部特供卷 历史(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