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万隆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某次国际会议,美国要求有关国家派亲美人士参加会议,并敦促他们在会议上发表反共讲话。美国试图以反共观点冲击会议的反殖主题,迫使与会各国陷于意识形态的争论之中,达到削弱中国影响的目的。此次会议
A.进一步推动中国外交取得新进展B.成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2022-06-05更新 | 1685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纲要上课时练习+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列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的表述,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史实结论
A新中国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肃清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
B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亚非各国合作创造了条件
C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形成
D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巩固和发展周边关系成为中国外交首要任务

A.AB.BC.CD.D
3 . 1955年2月25日,美国国务院向驻美国的亚非各国使团发出一个长达4页的通函。通函指出,美国迫切希望友好国家代表团做好应对共产党代表的各项准备,提出那些有利于自由世界的议题。据此可推知,当时的美国
A.依然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B.反对万隆会议的召开
C.拉拢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D.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
4 . “求同存异”精神的时代意义

材料一   《周易》中论述的“厚德载物”思想,实际上提倡的就是博大包容精神,讲求万物间的和平共处,以平和的心态寻求与万物和平共处的共同点和契合点。孔子也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名言中明确提出求同存异思想。

——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邓小平按照求同存异这种新办法的基本要求所提出的两种具体模式:“一国两制”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当今这个充满矛盾斗争和“很多疙瘩”的世界,选择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好办法、新办法,极具中国特色。

——李元光《论“一国两制”的哲学内涵》


根据材料和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围绕“‘求同存异’精神的时代传承”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