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万隆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某一时期,国际社会面临以下主要问题。在此形势下(       
○如何在国际政治中协调相互关系,通过合作谋求发展并巩固独立;
○如何在世界性和地区性事物中发挥新兴国家的作用,在大国主导的世界格局中表达中小国家的需求,维护中小国家的利益;
○如何继续推进民族解放运动,壮大“第三世界”的力量。
A.亚非会议召开B.联合国成立C.不结盟运动诞生D.区域集团化兴起
21-22高一下·吉林·期末
2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前,处于欧洲殖民体系下的非洲只有3个独立的国家: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和埃及。战后经过民族独立运动的洗礼,世界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以非洲为例:195119586个国家独立,1960196832个;197319728个;198019891个。

战后新独立的国家纷纷参加联合国,使得这一国际组织在成员结构和发挥作用方面都有所变化。这突出表现在联合国的成员构成上:1945年联合国诞生时的成员国总数是51个,大多数是欧美国家,且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起着主导作用。到2011年,联合国的成员已经增加到193个,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战后独立的国家,以这些国家为主体形成的“第三世界”逐渐开始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成为了战后国际事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丧失,宗主国与其原殖民地的关系也由直接的政治.军事控制与被控制逐步变为相对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与联系。尽管原宗主国与新独立的国家之间仍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但各国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因为殖民体系的终结而断裂,反而总体上具有了更深层和更广泛的延续,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也由此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此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利于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分析殖民体系瓦解带来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性事件?
2022-07-22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某次国际会议,美国要求有关国家派亲美人士参加会议,并敦促他们在会议上发表反共讲话。美国试图以反共观点冲击会议的反殖主题,迫使与会各国陷于意识形态的争论之中,达到削弱中国影响的目的。此次会议
A.进一步推动中国外交取得新进展B.成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2022-06-05更新 | 1671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纲要上课时练习+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列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的表述,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史实结论
A新中国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肃清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
B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亚非各国合作创造了条件
C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形成
D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巩固和发展周边关系成为中国外交首要任务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首脑会议上说,我们可以在会上提出美国一手造成的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以及承认和恢复中华人民共利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请求会议加以讨论。“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我们的会议陷入对这些问题的争论而得不到解决”。这一言论表明(       
A.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B.亚非国家普遍厌恶美国
C.周恩来主张“求同存异”D.中国重视联合国的作用
6 . 1955年2月25日,美国国务院向驻美国的亚非各国使团发出一个长达4页的通函。通函指出,美国迫切希望友好国家代表团做好应对共产党代表的各项准备,提出那些有利于自由世界的议题。据此可推知,当时的美国
A.依然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B.反对万隆会议的召开
C.拉拢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D.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调整、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其中万隆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相比,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突出了独立自主的精神B.对于美苏两国主动避让
C.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D.加强与西方国家的合作
8 . “求同存异”精神的时代意义

材料一   《周易》中论述的“厚德载物”思想,实际上提倡的就是博大包容精神,讲求万物间的和平共处,以平和的心态寻求与万物和平共处的共同点和契合点。孔子也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名言中明确提出求同存异思想。

——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邓小平按照求同存异这种新办法的基本要求所提出的两种具体模式:“一国两制”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当今这个充满矛盾斗争和“很多疙瘩”的世界,选择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好办法、新办法,极具中国特色。

——李元光《论“一国两制”的哲学内涵》


根据材料和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围绕“‘求同存异’精神的时代传承”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