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左图照片反映的是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升起。右图为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邮票。以下关于史料的类型和价值的说法,准确的是
A.老照片和纪念邮票均属于实物史料,但二者具有不同价值
B.照片与纪念邮票进行互证,更能全面认识此重大历史事件
C.老照片比纪念邮票更能体现出中国人对此外交成果的认识
D.邮票比照片更准确反映出五星红旗首次在联合国升起的情景
2 . 对下图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1972年尼克松访华
A.该照片是中美正式建交的见证
B.该照片可用于研究中美关系正常化
C.现代人拍摄的照片无史料价值
D.“一国两制”是该事件的重要成果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时期中日关系发展简表

时间王要表现
1945~1952年       1950年12月,中国政府发表《关于对日和约问题的声明》,表达了缔结对日和平条约的意愿。
       1951年,日本吉田茂政府参与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所谓的“日台和约”,实行敌视中国政策。
1953~1972年       中国政府通过“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以经促政,半官半民,渐进积累”的方式,积极争取打开僵局,发展对日关系。
       日本岸信介和佐藤荣作内阁坚持敌视或不承认新中国的立场。鸠山一郎和池田勇人首相试图调整对华政策,收效有限。
       1972年7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与中国签订《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3~1991年1978年,中日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984年,成立“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
此间,中日经贸和科技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扩大,高层互访及政府成员会议等频繁举行。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二战后中国政治与外交有哪些史料价值。
4 . 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作为第一手史料成为真实再现历史深度与宽度的媒介。观察下面一组照片,完成下列问题。

11953年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

219561月,首都各界群众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呈送喜报。

31972年,毛泽东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围绕“照片中的历史”.提取以上至少两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2-11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计量史学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学科,通过对数据史料的分析比较使历史研究更加直观、精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1年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表决情况

大洲赞成数反对数弃权数赞成比例
欧洲2414828%
亚洲1846643%
非洲26151619%
南美洲552417%
北美洲383214%
请根据材料提取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2-08-20更新 | 17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小可乐见证大历史》

初入中国1927年,上海街头悄然增加了一种饮料“蝌蝌啃蜡”。古怪的味道,加上古怪的名字,这种饮料的销售情况自然很差。这家饮料公司通过悬赏的方式获得了迄今为止被广告界公认为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可口可乐。1948年上海成为可口可乐海外首个销量超百万箱的城市。1949年,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自此之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

重返中国19781219日,可口可乐公司在美国正式宣布重返中国,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签订了协议。根据协议,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装瓶厂,由中方提供厂房,可口可乐赠送一条先进的生产线。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可口可乐公司精心策划了一次名为“向民间艺术致敬”的展览,展出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艺术家以可口可乐弧形瓶为骨架,以不同国家独特的材料制成的民间艺术瓶。中国在这个艺术瓶上,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京剧脸谱。

——《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可口可乐初入中国市场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的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影响
7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分析形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21-11-11更新 | 542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缴纳。

材料二   1937—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候,日本230玩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340亿美元中的120亿,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9万多人。中国军人阵亡130万人,物资损失价值500多亿美元。平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材料三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个条约。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丧失了哪些权力。结合所学分析,从政治文明角度简述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3)指出材料三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事件的原因。
2021-06-0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国际关系,特别是研究国际安全关系,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探讨行为体互动的主要方式与表现。一般来说,行为体的互动总是既存在冲突,又存在合作,这种两重性实际上就是国际安全关系的根本特征。行为体能够共存于一个共同体中,说明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共享的价值、规范与利益。但另一方面,由于各个行为体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其中的主要行为体——国家,都是作为主权者行事,因此它们的互动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的一面。通常。

在发生安全关系的行为体之间,冲突与合作的因素总是动态的与不平衡的,有时冲突的因素多一些,有时合作的因素多一些,在有些问题上冲突的因素多一些,而在另一些问题上却可能合作的因素多一些。

——摘自李少军《“冲突一合作模型”与中美关系的量化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06-15更新 | 25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它要求以史料为依托,对历史重大现象、重大发展变化形成一定的认识。它不仅要求考生回答史实,还要把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阐释清楚。做到论从史出,史论之间的关系一致。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1942年《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满怀希望地说,尽管美国最初遭受了损失,但它决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人迎来了最佳时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美国的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敌人、恐怖”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摘编自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

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这样评价尼克松—基辛格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四十到五六十年代“美国人中国观”演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标志性事件。

2018-04-1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磁源集团汇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