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国际秩序观具有双重特点,既有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际秩序的认同,又有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际秩序的否定。在此基础上新中国逐步表达出自己的坚持和平共处的国际秩序观。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从主要遵从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秩序,到批判该秩序。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实际上是倡导一种新的国际秩序观。1978年后,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也因中心任务的改变而发生很大变化。对西方的国际秩序观不再全盘否定,而是部分接受。同时。中国提出了改变现行国际秩序并努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作了许多积极努力,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20057月,中国和俄罗斯发表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两国联合声明提出了新的国际秩序的具体原则。标志着中国国际秩序观内容的重要拓展。

——摘编自叶自成、蒋立群《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国际秩序观变迁的主要影响。
2 . 2021年10月2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事件
19711025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决议案
1974410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他阐明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并庄严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做超级大国
198911中国首次派人参加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这是中国第一次派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20001中国政府向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派遣15名民事警察。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派出民事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
2003522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通过第1483号决议,同意取消联合国对伊拉克长达13年的制裁
2015724中国外交部与联合国驻华系统联合发布《中国实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2000-2015)》。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南南合作,并协助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千年发展目标
201592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
2021101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通过了《昆明宣言》,向全世界发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全球生态文明的倡议

——摘编自《新中国重返联合国50年都做了哪些大事?》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生活在真空中,所以国际环境的变化与每个国家的发展,特别是对外关系息息相关。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的70年间,中国外交与国际环境的互动是双向的,中国外交既受制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同时中国外交本身也推动了国际环境的变化。

——摘编自王健、顾炜《新中国外交70年的国际环境变化:分期、演变和动力》

材料二   1982年,邓小平在致十二大开幕词时指出:“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198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

——摘编自凌胜利《中国为什么不结盟?》


(1)结合改革开放前的两则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来中国实行的具体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与西欧实际上处于冷战状态。那时,中国仅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和瑞士建立了外交关系。英国虽于1950年初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直到1954年才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欧共体的成立,中国开始与西欧国家尝试接触。1964年中国与法国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建立,使中国与西欧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欧关系揭开了历史新篇章。许多西欧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1975年,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中欧关系进入历史新阶段。

——摘编自张林初《中欧关系七十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中欧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中欧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很多互利共赢的合作面。在处理与欧洲关系中中国越来越自信,中欧关系也越来越平等和成熟。改革开放之初欧洲确实方方面面都比我们要发达和先进,而现在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不都亚于欧洲。尤其是在电子化、网络化和数据化方面,中国也乘上了新一轮发展的直通车。

——据石晶《从两大阵营到全方位的合作伙伴中欧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治理之道》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欧关系的演变,并指出这一时期影响中欧关系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以来中欧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欧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在维系中国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阴阳和顺、刚柔相济,被视为至真的宇宙规律。人伦和谐,天人协调,被视为至善的社会关系。“和”的精神,是承认、尊重、圆融。“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以合作求共赢,和睦相处,共生共长。“和”的思想,既是理想境界,又是处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和”的基础与核心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在承认多元性、多样性及矛盾性的前提下,找出统一性和共同点,找出事物之间和谐有益的相互关系,进而求同存异,争取实现问题的解决。“和而不同”思想,是贯穿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思想脉络,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重要源泉和宝贵财富。

——摘编自李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理论建设》

材料二 在欧洲一体化建设进程中,欧盟各国在经济、政治上逐步趋同。欧盟委员会也一直把制定统一的欧盟文化政策视作欧洲一体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的文化政策可以在欧盟范围内为各成员国构建一种统一的文化身份,有助于推进欧洲一体化这一终极目标。从这个意义而言,欧盟的文化政策是欧盟经济、政治战略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但在欧盟制定文化政策的同时,由于各国历史文化的不同发展轨迹,造就了欧盟各成员国的文化特点,如何保护文化多样性一直是欧盟的重要议题。欧盟历来强调尊重各成员国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并致力于保护这种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欧盟宪法条约》的重要内容,如其中第22条的重点就是尊重文化、宗教和语言的多样性。

——摘编自曹德明《欧盟文化政策的核心:多样性中的统一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文化贵“和”的意义,及“和而不同”思想在现代中国外交战略上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文化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包括中央及内地人民与沿边各族统治者和人民的互市,以及同境外各国的贸易往来。


材料二   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把大家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

我们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我们发起了《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愿同各方共建风清气正的丝绸之路。

我们要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按照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同时要尊重各国法律法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同时确保商业和财政上的可持续性,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摘编自习近平《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汉代相比,明代对外贸易的交通线路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2021-06-01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辽宁省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2月开始,毛泽东前往苏联进行友好访问。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他指出这次访苏首先考虑的问题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问题、苏联对中国贷款和中苏贸易往来问题。然后,电召周恩来同志率领一个颇为壮观的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协助商议和解决以上各项重大问题。

1952年8月,周恩来率包括中央各部门、各行业负责人的庞大政府代表团第二次访问苏联,同苏联政府协商、研究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规划和援建项目等问题。在这次访问中,斯大林明确表示愿意提供中国实现“一五”计划所需要的技术、设备、贷款等援助,并派专家到中国帮助建设。

——摘编自师哲《新中国的总理周恩来出访莫斯科》

材料二   1977年以来,中国高层出访活动迅速增加。一是组成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社会主义国家,重点考察了这些国家的农工联合企业(搞农、牧、畜业,还搞加工,还有自己的销售网点),市场经济和社会计划相结合的情况。二是多次访问考察欧美与日本等国,重点考察了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企业管理、科技发展、国民生活等领域。

——摘编自曹普《改革开放前夕大规模出国考察潮》


对材料中新中国两个阶段外交活动的出发点作出合理解释。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19492010年中国对外援助状况

年份援助国家(地区)援助方式备注
19491959越南、朝鲜军事、政治援助
19601969越南、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古巴、非洲民族主义国家政治援助为主,辅以经济、技术、军事援助提出“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强调平等、互利、尊重主权
19701978终止援助越南、阿尔巴尼亚,加大援助第三世界力度政治、经济技术、人员援助援外支出占国家财政比重不超过5%
19792010第三世界、最不发达地区、重债穷国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援外主体多样、加强多边援助,强调互利共赢

——摘编自于涌泉《中国对外援助的状况研究(19492010年)》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信息关联,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