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国际秩序观具有双重特点,既有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际秩序的认同,又有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际秩序的否定。在此基础上新中国逐步表达出自己的坚持和平共处的国际秩序观。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从主要遵从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秩序,到批判该秩序。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实际上是倡导一种新的国际秩序观。1978年后,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也因中心任务的改变而发生很大变化。对西方的国际秩序观不再全盘否定,而是部分接受。同时。中国提出了改变现行国际秩序并努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作了许多积极努力,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20057月,中国和俄罗斯发表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两国联合声明提出了新的国际秩序的具体原则。标志着中国国际秩序观内容的重要拓展。

——摘编自叶自成、蒋立群《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国际秩序观变迁的主要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生活在真空中,所以国际环境的变化与每个国家的发展,特别是对外关系息息相关。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的70年间,中国外交与国际环境的互动是双向的,中国外交既受制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同时中国外交本身也推动了国际环境的变化。

——摘编自王健、顾炜《新中国外交70年的国际环境变化:分期、演变和动力》

材料二   1982年,邓小平在致十二大开幕词时指出:“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198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

——摘编自凌胜利《中国为什么不结盟?》


(1)结合改革开放前的两则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来中国实行的具体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双方在友好平等的基础 上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一旦缔 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摘自《国际条约集》

材料二   1957年11月的莫斯科会议期间.毛泽东的言谈举止充分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中共已经可以同苏平起平坐了。但也就在这时,双方的分歧开始露出苗头。真正反映出中苏在对外对内政策上出现重大分歧,并引起尖锐对立的,是后来发生的两件事:1958年中共领导人在未通知苏共领导人的情况下炮轰金门,惹恼了正在积极推动冷战缓和战略的赫鲁晓夫,因为中共的做法无疑是在唱对台戏;另一件事就是中苏两党虽然都要求改革斯大林式的发展模式,但苏共领导人并不支持中共以建立人民公社来实现跃进的做法。

——摘自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材料三   2001年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 好合作条约》。这是中俄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大事,兹达成协议如下:

第五条,俄方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

第六条,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 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 边界。……

第十八条,缔约双方将根据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及本国 法律在促进实现人权和基本自由方面进行合作……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关 系怎样?这种关系对中国有何影响?
(2)20世纪50年代末之后中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材料二概括变化的主要原因。
(3)21世纪以来中俄关系又有何新的发展?其出发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归纳,新世纪在中俄关系的改善过程中,俄罗斯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其诚意?
2021-08-2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