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20世纪70年代,在东盟走向中立化的前提下,中国也改变了对东盟的批评立场,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88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基本原则,强调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中国政府的这些主张旨在(     
A.参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B.为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C.支持东南亚反对霸权主义D.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2 .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余年来,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上海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 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这说明上海合作组织(     
A.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体系B.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C.旨在促进区域经济的- -体化D.有利形成协调合作的大国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外交战略:

1955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63年

两个中间地带论

1974年

“三个世界”划分论

1978年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

由此可知(     
A.我国积极构建外交话语权B.国际局势决定了外交政策
C.外交相对处于弱势的地位D.外交政策服务于经济建设
4 . 中共十二大改变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确立了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即不和任何大国结盟,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各方面的关系。这一外交战略的调整是基于
A.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B.经济体制根本转变
C.党的工作重心发生变化D.世界格局发生剧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说:“中国愿启动‘中国东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议:包括再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新冠疫苗无偿援助……帮助东盟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这一提议体现出我国
A.外交政策具有意识形态色彩B.外交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C.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外交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
6 . 我国的外交转变历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对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到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再到20世纪90年代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国。这种转变说明了(     
A.政策是随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的B.变化是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的
C.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D.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
2022-03-0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外关系开始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列强来说,战后签订的条约“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它标志着中国闭关自守的破产,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与欧洲这个“掠夺成性的蛮夷”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法律、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开端....无疑,“条约制度”使中国承受着巨大的灾祸,这成了阻碍中国进步的一个基本因素,但是,如马克思所说,“每一种事物好象都包含自己的反面”。

——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论略》

材料二   2017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回应了世界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重大问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中国方案就是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2017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入联合国决议;同年11月,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再次将其载入联合国决议。这充分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反映了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在国际社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呼应,激发了各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程的热情和实践。

——摘编自张晓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次鸦片战争中国外交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并简要评价其对中国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方案”在国际上得到支持和呼应的原因及意义。
8 . 下图为2018年来华留学生各洲生源地占比。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圈的凝聚力B.一带一路的包容普惠
C.世界文化的互联合作D.国际文明的交流互鉴
2022-01-20更新 | 160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通化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曾倾尽全力来帮助社会主义阵营的待援国家及其他新兴民族国家,对外援助多是“无偿”性质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援助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要形式,充分考虑与国内经济发展的互补性。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援助多是“无偿”性质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援助以经济技术授助为主要形式,充分考虑与国内经济发展的互补性。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
A.对“一边倒”外交方针进行了反思B.外交致策发生根本性改变
C.对外援助旨在推动国内经济发展D.对外援助日益务实和灵活
2022-01-08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82年底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对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说:“中国不会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中国不会打‘美国牌’去对付苏联,也不会打‘苏联牌'来对付美国,也决不允许任何人打‘中国牌’。”由此可知中国
A.开始放弃“一边倒"政策B.坚持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
C.强调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D.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