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日关系正常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专制)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使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中日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甲午战后二十年间反映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救亡图存运动。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日联合声明》发表的时间,概括中日关系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谈谈对近代以来中日关系变化的认识。
2022-06-26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新中国建立后,以全新的姿态营造了对外交往的新局面,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谱写了新型大国外交的新华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患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施“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明确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毛泽东说通:“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严重威胁,并摆脱此前亦即60年代在国际上所处的孤立地位。

——陶季邑《美国关于中国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战略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建国初期对外政策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在“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的指引下,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综合材料一、二,谈谈影响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多数对外战争不太一样,甲午中日战争,从物的层面来说,中国是有能力与日本抗衡的。但由于方略失当,指挥失误以及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中国战败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法西斯各国的支持下,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一胜利,创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摘编自《论中国近代史之抗日战争》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左右,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明显改善。1970年,中国与加拿大、意大利等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建交。1971年10月日本再次伙同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结果失败。1971年、1972年基辛格和尼克松分别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冲击。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迫使日本政府必须在对华政策上改弦易辙,否则不但不能孤立中国,反而使自身变成被孤立者。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为中日友好交流拉开了新的序幕,也为亚洲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安装上了一个较为可靠的安全阀。

——摘编自田桓《论中日邦交正常化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有利条件,并就维持中日关系的长期发展谈谈你的建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政府以片面的《美日安保条约》和《日台条约》为基础,对新中国奉行孤立不承认、“两个中国”和“政经分离”政策,导致从1949年至1972年23年间,两国政府间并无正式外交关系。尽管如此,两国在民间交往、经贸合作和文化往来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62年11月9日,廖承志和高碕达之助签订了《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当年中日贸易颜就达到1.37亿美元。70年代初,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尼克松访华,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创造了契机。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1978年8月,中日两国又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法律上结束了两国间的战争状态。

——摘编自林代昭《中日关系史》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日本政局的不稳,中日关系逐渐出现重新调整的波动式局面。1995—1996年,中日关系甚至陷入最低谷,出现了“政冷经热”局面。虽然1997年出现了短暂的回暖,但2001年以后,小泉纯一郎首相在五年间六次参拜请国神社,并提出所谓的“文化特殊论”导致中日关系陷入比20世纪90年代中期更冷、更长的第二次“政冷”低谷。此后,安倍、福田先后出任日本首相,中日关系逐渐“回暖”,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对日本进行了被称为“暖春之旅”的正式访问,与福田首相一道,为站在新历史起点的中日关系做了重新的定位和定向。

——摘编自冀伯详《论战后中日关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日关系的变化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90年代后中日关系处于波动局面的国际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中日关系演变的历史启示。
2020-09-18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9年以来,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据国际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开展积极灵活的外交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建国之初,针对两大阵营的尖锐对峙,我国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策略?下图反映了在前述外交策略的指导下我国取得的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成熟,其标志是什么?它是周恩来在接见哪国代表团时首先提出的?
(3)下图中,和周恩来握手的美国总统是谁?两人握手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新中国第一个访问美国的领导人是谁?

(4)1972年,在周恩来的邀请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中日两国结束长期敌对关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和平、友好、合作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日本制造了哪些不利于中日友好的事端?倘若你是中国外交部助理,针对目前中日关系的状况,向外交部长进言,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2019-09-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08-200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试题
6 . 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在1954年和1972年分别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1954年和1972年,我国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国际背景有什么不同?
(3)综合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2019-01-1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不仅关系到对方的兴衰存亡,也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2)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的理解,并指出这一“不正常状态”结束的直接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反思现今仍在曲折发展的中日关系,谈谈你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