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据下表可知,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     
战略判断身份定位外交政策原则
和平与发展战略机遇期第三世界发展中大国世界一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发展合作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不结盟战略伙伴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百年大变局世界大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积极有为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A.时代主题潮流的变化B.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C.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D.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目前中国已同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一直同国际社会密切合作,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处理各种国际争端,致力于维护国际防扩散体系,主持六方会谈从而推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外交为国内与国际互动提供了平台,在为中国国内改革和治理提供资源和知识支持的同时,也把中国治理经验和发展史传播到国际社会,从而提高了中国的软实力。

——摘编自方长平《新中国外交60年:成就、挑战与反思》

材料二进入21世纪,尽管中国推行和平发展路线,但按照西方大国的冷战思维,中国的和平壮大将会冲击现有的国际政治秩序,美国重返亚太后,东亚地区国际秩序就出现连锁反应,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空间正在受到挤压,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尤其是领土争端趋于严峻。中国对外贸易投资、国际能源资源供给、海外公民安全等领域的外交实践增多,也需要中国适度调整外交政策以应对日益变化、扩展的国家利益。

——摘编自胡宗山《新时期中国特色外交风格的形成、演进动因及其现实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外交成就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面临的严峻挑战。
2023-02-0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所共知,50年代,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持批评态度,认为“中立是一种幌子”,尽管如此,中国的对外政策实际上却有很多重要的内容与不结盟政策所倡导的是一致的,比如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和平共处,比如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对第三世界的奴役,反对军事条约的存在等。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时,中国与这一运动的重要发起者印度和南斯拉夫的关系处于僵持状态,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中国对不结盟运动的态度。相反,中国对不结盟运动反帝、反殖的总政策,予以了高度评价和积极支持。

——摘编自刘中民《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战略六十年》

材料二   到了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新形势,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所以,中国才关注不结盟运动的成功经验并采取尼赫鲁倡导的不结盟这种比较务实的外交政策。中国改革开放不结盟外交与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关系,基本可以认定不结盟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是服务于独立自主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张竹云《关于我国不结盟外交政策战略问题研究》

材料三   不结盟运动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反对富国剥削穷国,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军备竞赛,要求建立新的、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维护世界和平,揭示国际经济旧秩序维护国际垄断资本全球剥削的实质,对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尹承德《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不结盟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不同时期对不结盟运动的态度,简要说明其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冷战时期的不结盟运动的本质和斗争特点。
2023-01-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在“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中国外交既有对核心原则的一贯坚守,也有对普遍价值的普遍捍卫。符合上述观点的理解是(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以贯之B.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方针不变
C.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战略始终不变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时而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70年代,在东盟走向中立化的前提下,中国也改变了对东盟的批评立场,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88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基本原则,强调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中国政府的这些主张旨在(     
A.参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B.为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C.支持东南亚反对霸权主义D.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6 . 1950年,中国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援助,开启了对外援助的序幕。万隆亚非会议后,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向21个正在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提供了援助。这说明,中国的对外援助(     
A.得到了亚非各国的支持B.摧毁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
C.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确立
7 . 1989年7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布什总统特使斯考克罗夫特时说道:“现在中美关系确实处在一个很微妙、甚至可以说相当危险的地步。中国没有触犯美国……美国在很大范围内直接触犯了中国的利益和尊严。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任何人加以干涉,不管后果如何,中国都不会让步。”材料旨在强调中国政府(     
A.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基础B.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的原则
C.以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为立足点D.加强两国的战略合作为目标
2022高一下·云南怒江·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邓小平在1981年1月发文表示:现在美国有些人认为“如果美国政府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像台湾这样的问题,中国可以吞下去”,对该类言论我们必须加以澄清,否则很可能导致中美关系的后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外交局面需要新的突破B.中国对发展中美关系的立场坚定
C.美国民众质疑政府外交政策D.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冲击了中美关系
2022-08-03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热点05佩洛西窜台——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9 . 【新中国外交】

材料一


材料二   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外交发生深刻变革并取得伟大成就。这40多年,中国同世界体系与秩序的关系,经历了由对立者、挑战者、革命者到跟进者、参与者、贡献者的重大变化。中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总体布局: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为国与国交往开辟了新路径;中国创造性地提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为不确定性增多的世界指明了新方向。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外交的变革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9~1979年中国外交形势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10 . 20世纪东西方关系是决定人类安全的一对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9315日,德军占领布拉格,第二次世界大战奏响了序曲。415日,英法苏三国开始谈判。谈判中英法两国不愿意承担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军事援助义务,只想让苏联承担波兰、罗马尼亚的援助义务。822日晚,英法苏谈判破裂。823日中午,纳粹德国外长抵达莫斯科。

——摘编自方连庆《国际关系史·现代卷》等

材料二   在克里米亚召开的会议中,美苏英三国在德国赔偿问题上,没有原则性分歧,但在赔偿数额、支付方式和期限问题上争论不休。苏联要求德国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一半归苏联。丘吉尔认为苏联要得到的赔款数目是异想天开。罗斯福的立场不明确,但同时认为不应该使德国人挨饿。最后,三国就德国赔偿问题没有达成一致协议。

——摘编自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冷战思维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国际政治中以权势政治,甚至极端权势至上的眼界和立场来看待和对待国际事务的一种思维方式。其主要表现为:追求绝对安全,而非满足于相对安全;不能或不愿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的利益、情感和安全担忧;以“自现预言”的方式制造敌人和对敌战略规划;用“挑战史”和“谋霸史”来牵强地附会当今和未来。

——摘编自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英法苏三国开始谈判”的主要背景,概述“英法苏谈判破裂”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直接影响。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写出“在克里米亚召开”的国际会议名称、时间。根据美苏英三国“没有达成一致”的提示,简述该国际会议对二战后国际关系新体制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两极格局解体后体现美国“冷战思维”的国际事件一例。指出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突破“冷战思维”所进行的外交政策调整,并提炼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构建大国关系框架的基本诉求。
2022-05-1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