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65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学家眼中的凡尔赛和约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他在《(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中阐述了修正凡尔赛和约的设想

◆我们通过提议设立自由贸易同盟,可以挽回在组织和经济效率方面的部分损失,这些损失是大战之后出现的无数新的政治划界以及成立的许多民族主义政权所造成的,他们的特征无不是贪婪而猜忌、缺乏经验而又在经济上存在诸多的缺陷。

◆协约国内部债务问题与欧洲各协约国在赔款问题上热烈的大众情绪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此种情绪的基础,并不是建立在对德国实际上能够支付多少赔款的合理计算之上,而是建立在如果德国不能这样支付赔款,对自身所处的不堪忍受的财务困境深切的认知之上。

◆要想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之下,欧洲重整山河,其势难如登天。因此,我衷心拥护在法、德、英及美国等很多地区所倡议的某种形式或方式下进行国际贷款。在这样的计划之下,无论怎样分配偿还贷款的最后责任,美国都势必要担负起贷款主要来源这一重担。

◆如果还是不能重新启动与俄国的贸易,那么,1920-1921年间的小麦必将非常缺,价格会变得极为高昂(除非这两年所有季节都取得大丰收)。所以说,最近协约国宣布的对俄国进行封锁的行动是非常愚蠢和短视的;我们与其说是在封锁俄国,倒不如说是在封锁我们自己。

——据[]凯恩斯《〈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12月)

(1)根据凯恩斯“修正凡尔赛和约”的设想,分析一战后欧洲社会发展存在哪些隐患。
(2)凯恩斯“修正凡尔赛和约”的设想在当时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瞿秋白回忆其在莫斯科的经历时曾写到:“(十月)革命后战祸相继,政府行集权制及劳动权,已经两三年没有大大的过这佳节(复活节),食物菜膳不易取得。今年开放商业,民间值此佳节,突然出现活泼泼的气象。”据此可知,当时的苏俄(     
A.找到了直接实现共产主义的正确道路B.政策调整增添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C.确立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D.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效果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在印度历史上,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和隔离,使得印度社会像一盘散沙,很容易被征服。种姓制度下民众的顺从和较低的社会管理成本,使得外来统治者纷纷选择依靠原有的体系进行社会管理。由此可知,种姓制度(       
A.阻碍了印度的近代化B.受军事征服的影响而产生
C.因外来入侵逐步固化D.增强了印度民族的凝聚力
今日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为了维护统治,建立禁卫军并给予他们特殊待遇。后续皇帝不但遵循给禁卫军发放大量赏金的惯例,而且发放金额越来越大。禁卫军甚至认为皇帝的任命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显示罗马帝国(       
A.军人集团威胁政权稳定B.经济繁荣提升军人待遇
C.皇帝赏赐增强军队战力D.边境压力增加军费支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2024年,美国和欧盟先后出现对中国新能源车的新抵制言论和计划,对中国的新能源车挥动“关税大棒”。美国总统拜登称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应对中国新能源车。美国抵制和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根本目的是(     
A.打破国际贸易的壁垒B.促进世界绿色经济的发展
C.维护美国的经济霸权D.打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今日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后国际体系的重大演进

国际政治结构国际政治结构中两极格局的瓦解和霸权争夺的消失,整个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在国际市场获得统一、资本技术可以更加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得以充分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提升经济资源配置效率。
国际经济结构国际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均衡性,使得世界经济增长环境更加稳定,这为很多中小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经济合作选择,提高了它们从国际经济合作中获得合理收益的机会。
国际技术结构国际技术结构的多样化与全球生产的扩展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全球各地的沟通和协调非常便捷,为新兴国家参与全球生产并进而实现工业化提供了历史机遇和便捷途径。

——摘编自查晓刚《冷战后国际体系的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7 . 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茶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先传入阿拉伯地区,再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7世纪初,茶叶进入欧洲市场。19世纪初,英国大量进口中国茶叶,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茶叶贸易丰富了当地人的精神生活②阿拉伯人垄断了亚欧之间的贸易
③新航路开辟推动茶叶进入欧洲市场④鸦片走私是英国殖民侵略的手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陆羽《茶经》记载了江北的蕲、黄、寿、江南的常、宣、歙诸多产茶州都,国家靠榷茶生利,商人大量贩卖茶叶。北方回鹘人入朝后“大趋名马市茶而归”。契丹耶律德光遣使南唐,以羊马交换茶叶。这些现象反映了(     
A.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B.茶叶成为外贸的大宗商品
C.饮茶之风盛行于全国各地D.民族贸易激活了国内市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8年,旅京山东人士受危机意识和乡缘观念的驱使,创办了《山东杂志》。其发刊词指出:“《山东杂志》何为而作也?乃为东人筹生活之计、自全之策,而广集事汇、兼为论说,偏陲之父老子弟,使易其积习,以免于危亡也。”杂志由山东同乡集股经营,初次召集时,“大众非常踊跃,认百股者三人,其余十股至五十股不等,约计已集约在千股以上”。杂志在山东省内的东牟公学、济宁公立阅报所以及各府中学堂等地广设代派处,还采取“代销杂志十份以上者酌提一成”等办法促销。杂志的载文分为十类,即论说、朝政、学务、民风、吏治、实业、交涉、要闻、轶事、杂录。杂志以大量篇幅介绍近代社会政治学说,对列强瓜分中国的活动、野心和手段进行揭露,对清廷的吏治腐败和对内昏庸、对外出卖国家利权的事实进行批判。

——摘编自孙向群等《开启民智救亡图存——<山东杂志>评述》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山东杂志》创办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概括《山东杂志》运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时代价值。
10 . 明代前期,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的地位逐渐确立;明代后期,山海关的地位迅速提升,被称为“天下第一关”。这一变化反映出(     
A.明朝政治中心发生变化B.经济重心南移
C.明朝军事防御体系调整D.沿海威胁加剧
昨日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