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江苏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5-27 12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儒学经典《春秋》对吴楚之君,只称“子”,齐晋只称“侯”,宋虽弱小,却称“公”。践土之盟,明明是晋文公把周天子叫来,《春秋》却说是“天王狩于河阳”。这表明当时儒家(     
A.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主张维护周代的礼乐秩序
C.赞同宋国国君的治国理念D.支持周天子参加诸侯会盟
2024-06-08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秦朝推行文书制度,自郡一级自上而下行文,要求遵照执行。如果县道属曹不受命的话,则按如图所示进行反馈,由县、道向上行文报郡后进行责罚。对该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向上行文完全可以越级上报B.体现了文书流转的科学规范
C.郡县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D.有助于行政命令的有效执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继公元640年唐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之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去吐蕃,宁国公主、崇徽公主嫁去回纥,另外,唐王朝与奚、契丹等少数民族也实行了和亲。唐朝此举(     
A.说明国家实力尚弱B.提高女性政治地位
C.意在稳定民族关系D.标志羁縻政策终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朝中大臣开展了一场关于科举录取的争论。据下表可知,这一争论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代表人物主张
司马光
(今山西省夏县人)
“古之取士,以郡国户口多少为率。今或数路中全无一人及第,请贡院逐路取人”
欧阳修
(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
A.经济重心南移B.南宋取士完善C.南北人才均势D.北方经济占优
2024-06-08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面谕各省巡抚编审户籍时,称其“只奏报纳银丁数,而不奏报不纳银丁数”,“今国用充足,将各省今番编审丁银(人头税)数目,永远著为定额,嗣后不准增减。”据此可知(     
A.地方政府编订户籍欺瞒朝廷B.国家富足但人口增长缓慢
C.朝廷尚不掌握全国丁口总数D.清政府全面推行摊丁入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上海正蒙书院是光绪四年(1878年)由上海邑绅张焕纶等创办,学生分为数班,即后来多级教授制,教科为国文、地理、经史、时务、格致、数学、歌诗等,后增设英法文、旁及体育,尤其注重德育。该书院(     
A.与传统书院科目设置基本一致B.略具近代学校性质的新式书院
C.是洋务派开办的专门实业学堂D.标志着新学制系统的全面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7. 如图是刊载于《神州日报》1915年12月26日的漫画。该漫画旨在(     

A.庆祝共和建立B.渲染喜庆氛围C.弘扬传统文化D.讽刺帝制复辟
2024-05-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陈独秀在1918年底所作的《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称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为“世界上第一好人”。1923年12月,北京大学进行民意测量,投票选举世界第一伟人,497票中列宁得227票居第一、威尔逊得51票居第二。该变化体现了(     
A.西方对中国的榜样力量彻底丧失B.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失去了吸引力
C.中国知识界救亡之路出现了转向D.以俄为师成为中国学人的共同追求
2024-05-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1948年11月,《泰晤士报》评论说:“现在看来,中国如果要统一、似乎将从东北出发了。”某西方驻华大使情绪悲观:“我们非常不愿意地得到这样的结论:国民党现政府之早日崩溃是不可避免的了。”据此可知,当时(     
A.渡江战役已经取得胜利B.人民解放军准备战略决战
C.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覆灭D.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2024-05-2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党和政府采用大会战模式推进铁路工程,设立以成昆线为中心的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组建总数达30余万人的联合筑路大军,组织沿线地方政府开展支援铁路建设工作,成功修建了成昆、襄渝等一批铁路。这一模式(     
A.使得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B.折射出特定历史环境下国家政策选择
C.促使西南地区整体性贫困得到了解决D.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