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外交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19)1949年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图一是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开进中国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图二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材料二     以下材料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1972228日)。

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材料三       当中国宣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时,20171218日,白官网站发表了以“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为题的报道,美国也宣布进入一个“新时代”。相较于“冷战”结束以来几届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份报告在对华关系上变得消极许多。

中美关系已经转变为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这一转变使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与此同时,中美关系也存在不少机遇。

——整理自刘建飞《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中的中美关系》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美关系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导致三个时期中美关系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变化的认识。
2 . 下表反映了中国当代外交话语核心概念“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在英国主流媒体传播的趋势和特征。
“一带一路”英译“命运共同体”英译
考察时间2013年8月——2017年8月2011年9月——2018年4月
媒体总数/个67
报道总数/个94647
英国态度分析趋向积极,看好“一带一路”在经济层面的好处趋向积极,关注“命运共同体”对金砖国家的影响
内涵认知机遇,卓有成效的、有益的、了不起的倡议以中国为中心,中国至上
由此可知,当代中国外交(     
A.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B.得到了欧美国家舆论认可
C.逐步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D.推动了大国关系协调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活动继续延续民国前期的发展轨过.相对盲目且自发.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以向本国政府施加压力为主要方式,争取各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支持。局部抗战时期,国内学生、留学生特别是归国留日学生以学生运动为主要形式。掀起了民间外交活动的高潮.1931年9月28日,中央大学学生就质问外交部部长王正廷为何不积极抗日。1932年3月,部分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和监察委员自发成立国民外交协会.发行《国.民外交杂志>宣传其主张,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活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虽然宋庆龄、沈钓儒、李公朴等知名人士、以及辽宁国民外交协会、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等也积极参与进来.开展民间外交活动,但收效并不明显。

——摘编自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不仅立即看手创设官方外交。而且几乎同时创立了新中国的民间外交(时称“人民外交")民间外交成为新中国发展与非建交国家。特别是非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主要朵道。20)世纪50~70年代,在开辟民间外交的实践中、中国逐步形成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和“以官代民、官民并举”的方针,并建立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民间外交组织,积极开展与各国各界人士的友好交往。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外交中心工作的转移.民间外交从开辟国家关系逐步向服务经济建设转型,民间外交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为新中国构建新型外交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张骥等《中国民间外交、地方外交与人文交流70年人民的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日战争时期垒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民间外交活动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民间外交转型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外交转型的历史启示。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而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材料三: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亚非会议中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方针。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加利认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对世界秩序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1957年新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概况表


——摘编自夏松涛《1951-1957年新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的形象探析》

材料二   纵观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其外交思维与逻辑主要可划分为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这种历史转变不仅映射出对时代主题的研判发生着变化,也反映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以自身古典优秀国家间政治思想资源并伴以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为指导,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建立的国际事务话语机制进行着有益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在独立自主前提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所有国家开展正常外交这一原则始终未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段时间内的革命式外交到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引领式外交...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捍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以及构建稳定有序的和谐世界为目的与宗旨。

——摘编自李博一 《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话语:转型与重构》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中国的外交思维与逻辑。
2022-10-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2008年,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了“人文外交”的概念,指出“要大力开展人文外交,积极扩大对外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合作和民间交流”。这折射出中国
A.外交方针发生了变化B.全方位外交的理念
C.外交向务实方向转变D.重视传播中华文化
7 . 20世纪80年代,中国一改过去只对外援助的做法,开始接受外来援助,来自世界银行、日本政府、西欧多边和双边的援助大量流入中国。据统计,六五计划期间,中国就得到了30-4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国内经济困难无力对外援助B.外交开始突破意识形态影响
C.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破产D.务实理性外交利于国内发展
8 . 据统计,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境外24家主流媒体共发表有关峰会的新闻报道1112篇,其中涉华报道377篇,约占总报道量的三分之一。从报道倾向上来看,外媒一改以往在重大活动报道中对我国攻击和施压的做法,表现出较为均衡的报道手法。这一变化是因为
A.外媒看待中国的立场改变B.中西意识形态的差异弱化
C.中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D.中国是杭州峰会的主办方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外交机构表

机构名称设立时间机构职能
南洋大臣1844年由两广总督兼任,专管中国南部沿海通商口岸交涉、通商、海防等事务。
总理衙门1861年清朝中央机构,掌管与外国有关系的一切事务,如签订条约、通商往来、修筑铁路、修造轮船、购买外国机器、架设电线、派遣留学生、兴办新式学堂等等。
北洋大臣1870年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
外务部1901年清朝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专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班列六部之前”。同时,陆续增设了商部、学部、实业部、铁路局、陆军部、海军部等机构来行使原总理衙门的部分职权。


(1)阅读材料一,对晚清外交机构的发展演变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阐述影响晚清外交机构变化的历史因素。

材料二   专题片《大国外交》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积极奉行“和平、稳定、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国外交理念。习近平2017年初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时给出四个不变的“定心丸”:“第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第二,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第三,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第四,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紧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将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


(2)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二中“四个不变的'定心丸'”。
2019-08-1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辛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10 . “熊猫外交”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达到顶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熊猫就作为礼物随着日本的使者跨越重洋。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熊猫外交”是在1957年,接受这份大礼的是苏联。1957年,平平成为第一只作为国家礼物送出的大熊猫来到苏联,象征着当时中国与苏联之间的深厚感情。两年后,安安又作为配偶被送到苏联。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1956年至195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稀有鸟类养场和美国芝加哥动物国分别先后两次致信给北京动物园,希望“以货币或动物交换中国的一对大熊猫”。…对外文化联络局最终的答复是,必须双方互派人员到对方动物园访问和领取交换的动物。如因美国政府阻挠而交换不成,那就算了。这件事最终没有办成。…1972年堪称“熊猫外交年”。熊猫玲玲和兴兴赠送美国,这是1949年以后,熊猫第一次被送到西方国家。

——《熊猫外交简史》

材料三 现在日本、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泰国、德国、奥地利都有熊猫。2017年6月24日,载着大熊猫“梦梦”“娇庆”的专机在万众瞩目下抵达柏林。外界似乎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熊猫大使的足迹足以说明两国关系之冷热。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熊猫,都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变化。

——《熊猫外交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新中国首次“熊猫外交”的对象是苏联。
(2)从材料二“熊猫外交”的历程可见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熊猫”成为国际关系变化的风向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