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外交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在孟加拉国投资开设的制帽工厂,为当地村庄摘掉了贫穷的“帽子”;在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仅在物流领域,就创造了超过6000个就业岗位。这表明
A.区域性贫困问题全面消除B.国际经济新秩序业已形成
C.合作发展可实现互利共赢D.世界多极化趋势越发明显
2021-11-13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外交以革命为视角,基本诉求是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核心观念是独立自主与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转以发展为视角,外交工作紧密配合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发生重大变化,做出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了新诠释,致力于建立均衡的对外关系。中国成为现存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谋求以渐进方式推动国际秩序的改进,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中国成为令世界瞩目的新兴大国。面对新挑战,中国的外交观念在继承以往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

——摘编自章百家《新中国成长历程中外交观念的变迁—从革命的、民族的视角到发展的、全球的视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苏长和曾说,“结盟是‘找敌人’的‘冷战’旧国际关系思维,结伴是‘交朋友’的新型国际关系思维。”中国是“结伴不结盟”的主要倡导者。“冷战”结束后,“结伴不结盟”正在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一个新潮流。这种变化
A.最终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B.表明已经形成了新国际秩序
C.是国家依据自身利益的调整
D.表明世界各国外交理念趋同

4 .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取得了重大外交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标志是什么?中国在50年代的国际舞台上先后参加了哪两项重大的外交实践活动?

(2)分析导致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而中国外交在20世纪七十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答题示例:因素:①中国的振兴②……)

(3)试结合中国在参加当今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活动表现,谈谈中国外交对国际社会起到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