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外交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截止2016年,我国已连续14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已连续5次担任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已建立了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交通部长会议等多个交通运输合作机制,倡议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港口服务组织。这体现出我国(       
A.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B.积极参与全球多边治理
C.不断发展与世界大国的关系D.构建均衡发展外交格局
2 . 改革开放后,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开展全方位外交,在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与法国建交B.中国与美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C.出现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建交高潮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布局形成
3 .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余年来,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上海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 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这说明上海合作组织(     
A.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体系B.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C.旨在促进区域经济的- -体化D.有利形成协调合作的大国关系
4 . 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

材料一   “一边倒”是在二战后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新中国外交不得不做出的艰难取舍。错综复杂而又尖锐对立的国际政治大势使中国这样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新兴国家不能置身局外。当时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亟需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这是新中国自身安全和建设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毛泽东在外交上提出与苏联结盟的一个重要的现实依据。

——引自曹冰《“一边倒”政策是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最优化选择》

材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四个“互”字一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家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材料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是所有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我们要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边倒”是“新中国外交不得不做出的艰难取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2022-05-0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六校新高考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名称参加者国宴内容
开国宴(1949年)中共领导人、解放军高级将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国民党起义将领、工农兵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周恩来总理发表热情致辞,为共和国祝酒。宴会主菜有红烧鱼翅、红扒鸭、红烧鲤鱼红烧狮子头等。宴会酒为山西汾酒、黄酒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国宴(2008)出席开幕式的美、俄、英等10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代表团等宴会设九桌,以鲜花为名,寓意百花争艳繁荣与奥运大家庭和谐。菜品中西合璧:瓜盅松茸汤、荷香牛排、鸟巢鲜蔬、酱汁鳄鱼。配备筷子、刀叉,实行分餐制。
G20杭州峰会国宴(2016)出席峰会的各国首脑及外方代表团国宴布置基调为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国。晚宴餐具为中国瓷器,设计采用传统水墨方式表现中华文化。用杭帮菜,佐以葡萄酒。
国庆70周年国宴(2019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及4000余名中外人士《迎宾曲》喜庆欢快。招待会主宾区台鲜花吐艳;华表、长城等元素与56各民族面塑人物交相辉映;展现春夏秋冬意蕴的果蔬雕刻鲜活灵动,象征着祖国四季繁荣。

——据周加李《中国外交礼宾的发展变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吴德广《新中国国宴的前世今生》等整理

提炼表格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下表为《近年来中国提供的部分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一览表》(单位:万元),它表明我国
年度受援国受援原因中方援助的物资价值中方援助的现汇价值
人民币美元
人民币
美元
2001印度地震500
2002阿富汗战后重建3000100
2003伊拉克伊拉克战争2502500
2003伊朗地震1500
2004马达加斯加飓风、热带风暴300
2004苏丹达尔富尔危机500500
2004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1000120
2004摩洛哥地震500
2005美国飓风500
2005巴基斯坦地震2673100
2004—2005东南亚、南亚诸国海啸2163500002000

A.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
B.积极履行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
C.提出并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能源外交,一个普遍使用的定义是“使用外交政策去确保国际能源供给的安全和提升能源部门的合作(大多是双边政府合作)”。

1949—2012年的能源外交概况简表

阶段概况
1949年到70年代初1949—1963年,中国石油总进口量达3123万吨,超过了同期自身产量,其中进口苏联的石油占到总进口量的74%,其他进口渠道包括罗马尼亚等国。1964-1973的10年间,中国石油总进口量仅为680万吨,同期国内原油产量累计达2.39亿吨,进口来源主要是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
70年代初到1993年1973-1993年,中国面向国际市场出口石油3.77亿吨,出口对象主要为东北亚、东南亚邻国,其中日本吸收了一半以上的出口量。
1979年中美签署《中美科学技术合作协定》,迅速开启水电、化石能源、能效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从1986年起与法国合作建设大亚湾核电站。
1993—2002年1995-2002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从1710万吨增至7026万吨,来自沙特的原油进口量在中国总进口量中的占比从2%上升到16.4%,伊朗原油的占比从5.4%上升到15.3%,非洲地区原油的占比从10.8%上升到27.16%。
2003—2012年自2004年,中国先后与安哥拉、与俄罗斯、巴西、厄瓜多尔、哈萨克斯坦、刚果(布)等国采取了“贷款换石油”模式的合作。
多个陆上油气管道项目在2003年前后开始得到实质推进。到2012年前后,西北、东北、西南三大陆上战略通道的格局初步成型。
中国与美国于2009年建立“可再生能源伙伴关系”,配套建设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等工作平台。2010年中欧清洁能源中心成立。

——摘编自张锐《中国能源外交历史与新时代特征》


阅读材料,任选两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其能源外交概况做出合理解释。
2022-02-21更新 | 39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诊断性检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2018年来华留学生各洲生源地占比。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圈的凝聚力B.一带一路的包容普惠
C.世界文化的互联合作D.国际文明的交流互鉴
2022-01-20更新 | 161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呈现出“介”字型布局。“撇”指“丝绸之路经济带”,“捺”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竖”分别指“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和“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经济走廊”。这反映出当代我国外交
A.致力发展周边国家关系B.综合国力优势开始凸显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努力推进大国国际合作
2021-12-10更新 | 405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是指
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B.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关系
C.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D.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