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二战后,德国成为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长期对峙的前沿阵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二战后的德国由美、苏两国分区占领B.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国的分裂
C.“柏林墙”修筑导致美苏发生直接军事冲突D.北约接纳民主德国为成员促发苏联成立华约
2022-12-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3届高三12月选考科目测试历史试题
2 . 1948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史密斯—蒙特法案》,该法案使得国会正式授权的美国政府资助的文化交流项目的活动内容不再限于教育交流,其适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再限于购买美国战争剩余物资的国家。《史密斯—蒙特法案》的签署
A.缓和了两大阵营的对峙B.加速了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深化了美国的冷战政策D.旨在配合北约的军事对抗
2022-01-04更新 | 45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届高三12月份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311日,美国参众两院最后通过了一项法案,该法案授权总统可以向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出售、转让、交换、租借或以其它方式处理任何国防物资。该法案的通过,“使美国从一个帮助别国有时超过传统中立法规范围的友好中立国变成一个十足的非交战国”。该法案使共计价值510亿美元物资抵达同盟国,其中价值314亿美元物资运达英国,价值113亿美元物资运达苏联,价值32亿美元运达法国,价值16亿美元运达中国……,由于反法西斯同盟国对美国军火、战略物资、粮食等需求量的急剧增加,美国经济出现战时繁荣,失业现象基本消失。美国垄断集团在不断扩大的军火生产中,大发横财,获得了约11501500亿美元的暴利。

——摘自王绳组《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逐渐认识到,只有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才能以积极的姿态对抗苏联共产主义。从19471951年,美国对西欧提供了133亿美元的经济援助,90%为赠予,10%为货款。各受援国纷纷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内容包括逐步取消关税壁垒、放松外汇限制,接受美国对受援国重工业的监督及其对外贸易的控制,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力等。19479月签署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逐渐发展成为包括主要国家部长组成的部长理事会,其功能介于超国家常规政府合作之间,因此,从客观方面分析,西欧走向联合,开始一体化进程是从马歇尔计划和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开始的。

——夏路《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该法案的名称,指出该法案在物资分配上的特点,并简述其对美国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实施的欧洲复兴计划的特点,简要评价这一计划对西欧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2021-12-0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选考)
4 .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关于朝鲜战争及其半岛分裂问题表述正确的是
A.以38度纬线为半岛分界线B.使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C.日内瓦会议解决了该问题D.体现了大国强权政策
2021-12-09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2届高三12月统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0年代开始,美国就着手“制定和执行”对外援助计划,“用以服务于美国的重大利益”。美国认为“倘若没有援助计划,美国的安全将会岌岌可危”,甚至说“食品是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决定性因素”。二战后,美国按这一思路实施的“计划”
①成为美苏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②有利于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③促使苏联建立与此对抗的组织④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 . 1950年7月20日,美国出台《国家心理战计划》,其中提到“美国绝不将本国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强加给其他国家和人民;美国愿意将本国人民的自由和幸福与苏联民众的自由和幸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二战后初期
A.美苏关系逐步趋向于缓和B.美国改变了霸权主义政策
C.美国冷战政策具有隐蔽性D.美国加强了对苏经济援助
7 . 二战后,美苏争锋,冷战局面开始。如图为1948年柏林危机示意图。据图并结合所学判断,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德国投降后,被苏、美、英、法四个国家分区占领
B.美、英与苏对德问题矛盾尖锐,柏林成为冷战前沿
C.美国调用大量飞机向西柏林空运粮食、煤和日用品
D.柏林危机发生,标志原德国土地上出现了两个德国
2021-10-07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就这样把人类带到了核灾难的边缘,但他们也有足够的智慧,懂得在为时已晚之前各退一步”。这里的“核灾难的边缘”是指
A.古巴导弹危机B.第一次柏林危机
C.柏林墙的修筑D.苏联入侵阿富汗
9 . 冷战结束近30年,人们可以用比较长的历史镜头冷静地回看冷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浮现出的这种两个超级大国并存的国际体系中,其中一个会很容易把另一个确认为唯一的危险敌国。在这种局面下外交上的平衡很难维系,因为一个超级大国会视另一个超级大国的任何行动为可能的侵略和挑衅;而在不了解对方力量的情况下,其中一方会夸大对方的力量和危险性。1945年以后美苏之间的关系就处于这种令人不快的境地。更有甚者,自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以来,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产主义之间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敌对。这种…冲突最终被冠以“冷战”之名,这是因为尽管敌意和对抗尖锐激烈,但却从未导致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发生公开和直接的军事冲突。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的典型特征。结合所学,列举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的两个突出事例。

材料二   基辛格认识到美国的实力是有限的……新的力量正在逐渐破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从严格意义上的军事实力来看,两个超级大国仍远居前列,但从另一些方面来看,世界已经变得更多极化:从经济上来说,现在至少有5个主要集团;在政治上,已经出现了更多的势力中心……他是欢迎这种变化的。在大国的协作中,相互保持平衡,谁也不统治谁,将出现一个比两极世界“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力量”有哪些?这种变化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0 . 下图是创作于1948年的漫画,画中北极熊为苏联,“BERLIN”意为柏林。该漫画意在强调
A.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B.民主德国受到了苏联的控制
C.柏林墙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D.苏联威胁西方国家在柏林的占领区
2021-05-26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