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国际运河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事件
16世纪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顿。
1901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巴拿马于12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

材料二



1956年埃及时政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

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栏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

——选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简要说明。
(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说明时政类漫画的史料价值。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求各国“主持公道”,为“美国向来主张和平与人道主义”,而此时的美国继续执行“不卷入战争、又使战争不致扩大和地延”的理想主义外交政策。19371213日南京陷落,193886日日本飞机轰炸广州,美国在华东、华南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威胁,19812月美国开始向中国提供商业贷款援助。19409月,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结成法西斯三国轴心。194011月,美国又宣布向中国提供1亿美元贷款。19413月,罗斯福公开声明美国将无条件及时地全面援助中国。他还同意美国军人双加入陈纳德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1942年初,美国侣议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个石任最高统帅。……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达到顶峰。

——摘编自金剑华《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材料二   时政漫画。


——李杰《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全面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描述你对漫画的理解。
2021-09-0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2年,美国指责溯源链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否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出动包括8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83艘军舰和包括携带核武器的B-52轰炸机在内的大批飞机,将古巴“隔离”。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是,美、苏对危机的处理谨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漫画《古巴导弹危机》

材料二   赫鲁晚夫在回忆录《最后的遗言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材料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但在发展战略层面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的外交思想,而且也为当代动荡的世界走向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苏外交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2)在研究“古巴导弹危机”这一历史问题时,漫画和回忆录都具有史料价值,哪种史料价值更大?说明理由。
(3)根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
2021-07-1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2年,美国指责溯源链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否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出动包括8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83艘军舰和包括携带核武器的B--52轰炸机在内的大批飞机,将古巴“隔离”。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是,美、苏对危机的处理谨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漫画《古巴导弹危机》

材料二 赫鲁晚夫在回忆录《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苏外交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2)在研究“古巴导弹危机”这一历史问题时,漫画和回忆录都具有史料价值,哪种史料价值更大?说明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班同学围绕“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这一主题开展了分组探究活动。

第一组:解读漫画信息



(1)结合所学,漫画中的人物代表的国家分别是和。请概括漫画反映出的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特点。

第二组:分析历史数据

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GDP统计表(节录)(单位:万亿美元)

        年份
国家/地区
196019701980
美国0.541.082.86
西欧0.360.853.86
日本0.040.211.09

(2)阅读上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体呈现趋势,其中和的GDP增长较快。结合所学,分别归纳二者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

第三组:制作学习卡片



(3)结合所学,将该组同学制作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卡片补充完整;请任选一张卡片,说明该时期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中发挥的作用。
2021-02-1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赫鲁晚夫在回忆录《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苏外交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2)在研究“古巴导弹危机”这一历史问题时,漫画和回忆录都具有史料价值,哪种史料价值更大?说明理由。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一种……集权政治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及任务落到我们头上。

——杜鲁门1947年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说

材料二   政治漫画:下图中两导弹分别指代美国和苏联,导弹下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


材料三 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它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   

——戴高乐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种生活方式”指的是什么?“重大责任及任务落到我们头上”表明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两国讨论的结果推动了什么组织的建立?材料三说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
2020-06-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材料二   1950年春,让莫内(“欧洲之父”)提出: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让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1951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想及其亚洲启示》

材料三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此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刘心武《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观点二:如图漫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背景和目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国家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些?
(3)选择材料三中任一观点,依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你的理由。

9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

(1)上图中A、B、C、D分别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对欧洲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是指什么?有哪些主要表现?

材料三


柏林墙倒塌遗址


苏联解体漫画

(3)材料三所示图片反映了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以后的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8-07-1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令人瞩目。请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1989年,世界政局深受东西方冲突的影响。美国和苏联这两股新兴势力都试图主导战后国际新秩序,又因双方政府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分歧更加突显,很快“冷战”局面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两大势力结盟,卷入相互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大阵营间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使全球笼罩在核威胁的阴影下。为了不被强行纳入大国集团体系,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赢得民族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纷纷投身不结盟运动中。

——(德)克劳斯·伯思德尔等《图说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
“冷战”支配了战后的重建活动。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冷战”,以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宣传为特征,但在某些地区,“冷战”也会变热,如1950~1953年间的朝鲜战争,“冷战”也有升级为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具破坏力的战争的危险。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三

漫画反映了2003年3月美国开始宣布对伊拉克作战时期欧洲盟国所持的态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三的漫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有什么变化?具体表现有哪些?
2017-02-17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