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美苏“冷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冷战的需要,促使美苏两个竞相研制威力巨大的火箭,以便为核武器提供新的运载工具。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目前人造卫星等空间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通讯、天文、气候、探矿、测绘等方面,对社会生产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表明
A.空间技术超越政治和军事领域B.两极格局结束导致科技生活化
C.和平年代科研主要服务于生活D.苏联在空间技术领域领先美国
2 . 1957年初,美国国防部与负责可口可乐广告营销的“杰米·汉迪”公司签订合约。该公司很.快策划出一套系列宣传片,名为“为自由而战”。宣传片的主题涵盖挑战(共产主义)、宗教、经济秩序、教育、公民、社会秩序、法律和规则等多个领域。这表明
A.美国借助广告推销本国产品B.美国借助商品渗透冷战思维
C.美苏间意识形态外交白热化D.冷战对峙完全渗入民众生活
3 . 马歇尔计划发表后,美国成立了总统领导下的对外援助委员会。该委员会提出了援助的四条总原则:帮助欧洲国家恢复预算平衡;鼓励私人资本向欧洲投资;援助应采用贷款而不是赠予形式;援助必须符合保持美国经济稳定的要求。这些原则
A.体现了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B.凸显出美国控制西欧的企图
C.表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作用甚微D.意在帮助欧洲尽快走出困境
4 .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1946年至1991年苏联共使用110次,多数是为报复美国,拒绝接受美国提议的新成员。由于过度使用,当时苏联的外交部长也被称为“摇头先生”。这体现
A.美苏的关系持续紧张B.“冷战”的特点
C.苏强美弱的国际格局D.美苏外交均势
2021-09-09更新 | 328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后,美国总统卡特声明:“这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侵犯,美国将采取包括武装力量在内的任何手段来反击。”但实际采取了谷物禁运、抵制奥运会、不批准《限制性战略核武器条约》等反击措施。此举
A.旨在维护阿富汗的国家主权B.引发了美苏军事冲突
C.体现美苏之间的对峙与竞争D.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
6 . 1948年6月,苏联切断了美英占领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柏林危机爆发。美国没有采取武力手段解决问题,最终危机得以和平解决。这表明
A.冷战期间存在自我控制机制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C.两极格局下美苏在相互妥协D.美苏的对抗导致德国的分裂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之音是由美国政府全额资助的的国际广播电台,肩负美国政府对外政治宣传的职责,是美国外交政策调整的“晴雨表”。

20世纪50年代,除了全球英语广播外,“美国之音”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取消对西欧各种语言广播,却不断增加了阿拉伯语、印度语等10几种亚非地区民族语言的广播。

1981年美国之音在北京设立了记者站,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80年代进行了相互交流,促进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

1990年,美国之音中文部的编制从50人增加到85人,2000年美国之音减少对东欧19个国家451万美元的节目预算,同时增加了对非洲、东南亚、拉美15个语种的节目预算。

20019月,美国之音和自由欧洲电台获得1225万美元的紧急追加拨款,用于阿拉伯语、波斯语、普什图语、乌兹别克语、阿塞拜疆语等的广播。

——摘编自林敏华《美国之音简史》


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个阶段里美国之音的发展状况,并分别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个阶段,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7-2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冷战的开始到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冷战的结束,在这段时间里,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诸多领域展开了全方位的对抗。美苏之间剑拔弩张的情境并不少见,如在两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针锋相对,大有要爆发一场大规模战争的阵势,让世人为之捏了一把冷汗。

但最后的结果是美苏双方都采取了克制、理性的态度,并且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避战争爆发的方法和机制。“美苏在处理双边关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为规范,如军控、危机处理、首脑外交、经贸以及国际行为等各个领域的游戏规则。”

——摘自李宝宝《浅析战争调控机制在美苏冷战中的运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全方位对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处理危机的方式及启示。
2021-07-18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73年美国爆发石油危机,福特政府计划购买苏联石油以缓解危机。1974年苏联粮食歉收,最终福特政府利用粮食出口,促成了美苏石油贸易。由此可知
A.美苏之间存在利益交汇点
B.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稳定
C.经济“滞胀”动摇了两极格局
D.互利共赢的外交战略成为共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国会通过(出口管制法》:主要管制对象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禁运范围扩大到与战略物资密切相关的技术资料。
1949联合部分欧洲国家成立“对共产党国家输出管制委员会”(简称“巴统”).标志美国牵头的西方世界整体行动正式开始。
1957适当放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非战略物资管制。同时.进一步划清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有直接军事意义的物资及先进技术。
1972美苏在改善经济贸易关系和科技合作方面签署一系列协定。增设机构解决商务部和政府面临的技术出口、管制清单以及批准出口申请。
1976国防科学委员会提交“布西报告”,标志着经济遇制重点正式转向高新技术。
1979国会出台《出口管制法》修正案,增加国会在出口管制方面的权力,标志着限制高新技术转让成为美国的一项长期国策。
1980对苏联经济遏制与高新技术转让管制力度进一步加码。
80年代中期成立国防科技安全管理局,专门审查并制止有助提高苏联军事能力出口。

——摘编自朱启超朱博顺《冷战时期美国是如何进行科技遏制的》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全面对华禁运,禁止中国获得美国的任何技术。到尼克松时期,随着中美交往的大门开启,两国的科技联系多了起来。1981年,美国宣布对华出口产品管制的技术标准逐渐放松。1983年,中国被定位为“友好的、非盟国”国家而与美国的许多盟友同组,如西欧、日本,但在80年代末戛然而止。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有些人试图全面遏制中国科技发展。但美国政府对华的科技竞争更多的是强调自强型战略。其主要观点是通过扩大对华出口,美国科技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因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再投入和研发,因而维持领先的优势。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一系列的政策,在出口管制、外国投资管制、人员交往等方面不断设置新的障碍,对华科技政策全面转向了遏制型战略。

——摘编自唐新华《美国对华科技遏制战略趋势观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科技遏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尼克松时期以来对中国科技遏制的阶段特征及其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外科技遏制战略的历史启示。
2021-06-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