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世界一分为二,不仅体现在“铁幕”两侧以政权组织形式为特征的全方位对抗,也体现在各种社会和文化属性的跨国组织的对抗。1946年,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学生联盟筹备会议上,来自38个国家300位代表达成了共识-全世界学生团结起来防止法西斯复兴。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后,国际学生运动内部的形势变得紧张。1948年,一些美欧学生组织指责国际学生联盟日益倒向苏联,其后,美国、瑞典、爱尔兰等国学生会组织纷纷退出国际学生联盟。1950年,西方国家学生团体在斯德哥尔摩成立国际学生大会,正式发起了对国际学生联盟的反击。双方都希望成为世界学生运动的最大代表者,国际学生运动自此走向彻底的分裂。然而,随着美苏多次制造核战争边缘事件,特别是随着国际层面学生交流的增强,学生群体的立场发生了变化,并且日渐形成反现有冷战国际体制的共识,国际学生运动转而推动了冷战进入缓和的进程。

——摘编自张杨《“学生冷战”及其悖论——以国际学生大会为中心的探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学生冷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国际学生运动发生的变化。
2 . 1947年苏联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以此来抵制和反击马歇尔计划,西方把这一系列贸易协定称为“莫洛托夫计划”。这一计划旨在
A.加强世界经济联系B.促使美苏“冷战”形成
C.缩小东西欧间的经济差距D.遏制美国对东欧的渗透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925日,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向总统杜鲁门的“建议”中强调:“即使美国不分享相关信息,苏联也完全有能力自主研发原子弹。”12月,美国提出建立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建议,为苏联所接受。1946124日,联合国大会批准成立原子能委员会。6月,美国提出了“巴鲁克计划”,规定只有别的国家承诺不生产核武器,美国才会销毁库存原子弹。苏联针锋相对地提出:除非美国先销毁核武器,否则苏联拒绝接受任何国际原子能管控计划。同年12月,原子能委员会通过了“巴鲁克计划”,但苏联先是在安理会中否决了该计划,后又在1949年核试验成功后退出了该组织。1952年,原子能委员会最终与联合国常规军备委员会合并为裁军委员会。

——摘编自王道《助澜冷战-迪安·艾奇逊与战后美苏原子能合作的破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西欧几乎断绝了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贸易往来,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西欧间以石油换技术为主要特点的贸易才迅速发展起来。这引起了美国的恐慌。美国认为,苏联人进行的石油倾销,会使西方国家的国防和工业渐渐依赖苏联石油,这“或许比军事威胁更危险”。1962年初,美国国会提出修正案,对苏联战略物资进行出口管制。其次,美国歪曲《北大西洋公约》中加强集团内部贸易合作的条款,赋予北约以经济冷战职能。1962年11月,北约组织理事会通过秘密决议,正式拉开了北约对苏联进行输油钢管禁运的序幕。禁运实施后,苏联石油产量年增长率从12.8%下降到8.9%,但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等仍继续大量进口苏联石油,且呈连年增长之势。美国企图统一西方贸易管制立场,加强其在东西方贸易管制中领导地位的美梦破灭了。在这种情况下,1966年美国宣布取消禁运。1962年对苏联进行的输油钢管禁运成为北约史上唯一付诸实施的一次禁运。

——据李新华、魏建国《美国与北约对苏联的输油钢管禁运》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约对苏联实行禁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推动的北约禁运无法成功的原因。
5 . 1971年秋,美国环保署空气污染治理小组访问苏联,与苏联专家展开研讨。1972年5月,尼克松访苏期间,两国共同签署了《美苏环保合作协议》,空气污染治理成为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这说明美国
A.尝试主导建立全球治理体系B.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地位
C.试图弥合美苏意识形态分歧D.寻求缓和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6 . 20世纪50年代一70年苏联在航空领域取得如下成就,下述成就给持苏联技术落后于美国这种传统认知的美国人带来了极大的震动。这说明苏联科技
时间航天器成就
1957年10月斯普特力克一号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4月东方一号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类。
1971年4月礼炮一号国际第一座空间站航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超越了美国科技B.改善了人们生活
C.改变了世界格局D.改善了苏联形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这个名词是一名美国记者在二战以后采访欧洲的时候提出来的,说现在是一种冷战局面,没打起来,但互相是非常敌对的,从1946年开始,美国跟苏联,就变成了两个超级大国,各自带领盟国互相斗争。这个斗争很复杂,有时是谈判,有时是互相挖墙脚。但是有一个界线,谁也不越过在雅尔塔会议上划定的势力范围,只有在边界不清楚的地方才争夺。这点双方无形中似有默契。

——摘自资中筠《美国十讲》

材料二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摘自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在1987年写道:在我们这个时代,使用核武器就是自杀。如果一方拼命增加核武库的数量,而另一方则不为所动,这样一来,加强核武库就根本无助于改善局面,这样做就像狗追着自己的尾巴转圈,毫无益处。

——摘自梅尔文莱夫勒《冷战如何走向终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概括冷战的含义。
(2)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各自的主要观点。
2022-04-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疏勒县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1947年秋,美国部际协调委员会认为,欧亚大陆国家的贫困、饥饿、社会经济混乱、政治动荡,“为苏联的扩张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要遏制苏联,首先要“改变有利于其扩张的基本条件”,“恢复经济的健全性”。为此,美国
A.鼓动西德修筑了柏林墙B.出台了杜鲁门主义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美国展开了对外援助,1946年开始向埃及、以色列提供巨额经济援助;1947—1950年,援助希腊、土耳其两国657亿美元。1947 年实施马歇尔计划1948 年通过《援华法案》,援助国民政府436亿美元。20世纪50 年代开始,对非洲援助由技术转向经济。1961年率先通过《对外援助法案》,将对外援助政策制度化。1967年又向埃及、以色列提供了大量武器和志愿人员。此外,民间团体、公司企业、慈善机构、基金组织等也是对外援助的参与力量。

——周弘《对外援助与国际关系》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就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1964年,中国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

——《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新中国对外援助的不同之处,并简析新中国对外援助的意义。
2022-04-2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位于柏林的美战区广播电台由驻德国的美国军政府设立。20世纪50年代,该电台供失踪人员定位服务,帮助5000多个因为战争等原因导致失踪或不能回家的人员找到了家人。一度“几乎成了民主德国最受欢迎的电台”。这表明
A.美苏矛盾暂时得到缓和B.美国实施冷战成效初显
C.欧洲分裂阻碍德国统一D.苏联舆论管控急待加强
2022-04-18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滚动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