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到195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德国的西方占领区的工业生产,到1952年增长了115%。上述现象的出现上要得益于
A.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冷战局面的缓和
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D.马歇尔计划实施
2 . 马歇尔计划规定西欧国家必须在集体拟订复兴规划后才能得到美援,而且将它们在生产和流通方面协调合作定为整个复兴计划的指导原则。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客观上促进了西欧的一体化B.实现了从军事上遏制苏联
C.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D.意在缓和各国之间的争端
2021-07-06更新 | 247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图,从图片的信息可以推知
A.二战后两极格局由此得以确立B.欧美的整体合作已进入新阶段
C.资本主义新世界市场秩序重建D.二战后西方军事战略同盟形成
4 . 【国际格局】

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世界大变局密切相关;国际格局发生的重大改变,往往是新的世界大变局到来的前兆或先导。今日世界大变局的形成,不是偶然出现的,是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

17世纪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后,交战国在1648年缔结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先河。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打破了欧洲均势的局面。法国战败后在1814--1815年形成了维也纳体系,这是一个由少数大国决定世界命运的强权政治的体系。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为分赃和维护既得利益而构建的国际体系。二战结.束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它虽然维持了战后基本稳定的世界格局,但却充斥着大国称霸、大国支配小国、强国支配弱国的霸权主义。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冷战”,导致了两极袼局的形成。冷战结束后,美国谋求“单极世界”的目标及全球战略在世界受阻,其霸权地位难以为继,所谓“后冷战时代”悄然而去。与此同时,世界权力始终由少数大国主导、西方国家决定世界命运的国际格局,正为今天走向多极的时代所摒弃,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于沛《国际格局演变中的世界大变局》(载于《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二战后世界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及主要表现。
5 . 下列两图之间的合理联系是
A.雅尔塔体系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B.雅尔塔体系的强权政治色彩并最终导致世界冷战格局
C.美、苏、英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了成功的合作
D.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
2021-06-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临淮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国会通过(出口管制法》:主要管制对象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禁运范围扩大到与战略物资密切相关的技术资料。
1949联合部分欧洲国家成立“对共产党国家输出管制委员会”(简称“巴统”).标志美国牵头的西方世界整体行动正式开始。
1957适当放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非战略物资管制。同时.进一步划清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有直接军事意义的物资及先进技术。
1972美苏在改善经济贸易关系和科技合作方面签署一系列协定。增设机构解决商务部和政府面临的技术出口、管制清单以及批准出口申请。
1976国防科学委员会提交“布西报告”,标志着经济遇制重点正式转向高新技术。
1979国会出台《出口管制法》修正案,增加国会在出口管制方面的权力,标志着限制高新技术转让成为美国的一项长期国策。
1980对苏联经济遏制与高新技术转让管制力度进一步加码。
80年代中期成立国防科技安全管理局,专门审查并制止有助提高苏联军事能力出口。

——摘编自朱启超朱博顺《冷战时期美国是如何进行科技遏制的》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全面对华禁运,禁止中国获得美国的任何技术。到尼克松时期,随着中美交往的大门开启,两国的科技联系多了起来。1981年,美国宣布对华出口产品管制的技术标准逐渐放松。1983年,中国被定位为“友好的、非盟国”国家而与美国的许多盟友同组,如西欧、日本,但在80年代末戛然而止。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有些人试图全面遏制中国科技发展。但美国政府对华的科技竞争更多的是强调自强型战略。其主要观点是通过扩大对华出口,美国科技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因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再投入和研发,因而维持领先的优势。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一系列的政策,在出口管制、外国投资管制、人员交往等方面不断设置新的障碍,对华科技政策全面转向了遏制型战略。

——摘编自唐新华《美国对华科技遏制战略趋势观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科技遏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尼克松时期以来对中国科技遏制的阶段特征及其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外科技遏制战略的历史启示。
2021-06-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在美苏双方希望和推进战后经济合作的氛围中,苏联提出了战后重建的贷款问题。在最后的谈判和交涉中,美国把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对苏贷款的前提之一,而苏联则把实现贷款作为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条件,形成僵局。这一状况
A.造成苏联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切割B.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C.强化了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D.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未能有效地调节国际冲突,且该秩序本身也被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得支离破碎,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初期,鉴于旧的国际秩序的种种弊端,盟国在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的过程中进行了种种改进——二战彻底打破了主要依靠欧洲列强之间力量平衡所建立并在欧洲主导之下的旧国际秩序,待之而起的是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等战胜国建立并为其主导的新秩序。这个秩序尽管仍然存在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但是这一国际秩序也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

——摘编自徐蓝《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材料二  有学生将部分战后大事件整理成时间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盟国为建立新秩序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变动角度对时间轴上事件进行阶段划分并简要说明依据。
2021-06-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如图为二战后美国海军逐渐建立的全球性“W株形战略格局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美国本土防御较为松散B.美国成为海洋强国的重要性
C.美国的全球霸权意图D.美苏两国军事对峙日益严重
10 . 20世纪50年代,美国全面启动“真理运动”,其中美国新闻署宣传的“人民资本主义”和“人民与人民伙伴关系”计划是最成功的。他们宣称美国的资本主义“实际上做着共产主义所承诺的事情”,而苏联的社会制度则是建立在“奴隶般的劳工”基础上。这说明当时
A.美国对斯大林模式弊端认识全面B.美国政府认同共产主义某些主张
C.资本主义新变化缓和了阶级矛盾D.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激烈
2021-06-02更新 | 144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