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原则)曾广受批评,认为这是一种大国的特权,是使强权政治合法化,否决权是置于联合国的法律之上,建立一种对联合国一切其他成员国的法律霸权……但它确定为联合国安全机制提供了活力,从而在运行程序和组织结构上防止再度出现国联那种软弱无力的局面。

——摘自徐弃郁、唐永胜《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全球性安全机制的演变及前景》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冷战帷幕的徐徐拉开,美苏对抗成为战后几十年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自1947年起,美国一直以军事实力作为遏制苏联的首要手段,对苏联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削弱,过去的强硬遏制战略已难以奏效。在这种情况下,刚刚上台的尼克松便提出了以“实力”、“谈判”和“伙伴关系”为核心的“尼克松主义”。

——摘自吕佳霞《论尼克松主义与越南战争的终结》


(1)指出材料一中所述的“原则”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联成立的宗旨并分析它在制止侵略方面“软弱无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自1947年起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遏制苏联的表现,概括60年代以来冲击美苏霸权地位的多极力量。
2021-06-2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21年6月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模拟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国会通过(出口管制法》:主要管制对象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禁运范围扩大到与战略物资密切相关的技术资料。
1949联合部分欧洲国家成立“对共产党国家输出管制委员会”(简称“巴统”).标志美国牵头的西方世界整体行动正式开始。
1957适当放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非战略物资管制。同时.进一步划清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有直接军事意义的物资及先进技术。
1972美苏在改善经济贸易关系和科技合作方面签署一系列协定。增设机构解决商务部和政府面临的技术出口、管制清单以及批准出口申请。
1976国防科学委员会提交“布西报告”,标志着经济遇制重点正式转向高新技术。
1979国会出台《出口管制法》修正案,增加国会在出口管制方面的权力,标志着限制高新技术转让成为美国的一项长期国策。
1980对苏联经济遏制与高新技术转让管制力度进一步加码。
80年代中期成立国防科技安全管理局,专门审查并制止有助提高苏联军事能力出口。

——摘编自朱启超朱博顺《冷战时期美国是如何进行科技遏制的》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全面对华禁运,禁止中国获得美国的任何技术。到尼克松时期,随着中美交往的大门开启,两国的科技联系多了起来。1981年,美国宣布对华出口产品管制的技术标准逐渐放松。1983年,中国被定位为“友好的、非盟国”国家而与美国的许多盟友同组,如西欧、日本,但在80年代末戛然而止。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有些人试图全面遏制中国科技发展。但美国政府对华的科技竞争更多的是强调自强型战略。其主要观点是通过扩大对华出口,美国科技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因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再投入和研发,因而维持领先的优势。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一系列的政策,在出口管制、外国投资管制、人员交往等方面不断设置新的障碍,对华科技政策全面转向了遏制型战略。

——摘编自唐新华《美国对华科技遏制战略趋势观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科技遏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尼克松时期以来对中国科技遏制的阶段特征及其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外科技遏制战略的历史启示。
2021-06-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冷战起源的研究,实际上涉及到对战后国际关系性质、特征和相关国家的对外政策的认识。在本世纪经历了两次全球规模的大战之后,力量组合出现了新的平衡、新的特征,形成了有别于以往的新的模式,这种模式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出现了持续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相对和平,对于冷战起源的研究正是为了揭示这种模式形成的背景和深层原因。

——王帆《关于冷战起源的几种解释》

材料二   记者提问:针对目前的中美关系形势,很多媒体分析认为两国难跨意识形态鸿沟,中美的新冷战正在成形。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华春莹:对中国来讲,我们一向认为中美双方不应该去寻求改造对方,而是应该共同探索不同制度和文明和平共处之道。因为我们坚持认为,每个国家所走的道路都是基于各自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中国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而且实践已经证明这条道路不仅使14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和落后,也让中华民族再次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02071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答记者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冷战形成的“深层原因”,并列举美国发起冷战的表现及苏联的反击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媒体认为中美“新冷战”正在成形的依据及中国的观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6月美国提出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后,苏联方面的言论:

时间相关言论
6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可以去试一试,就是某种类似于租借法的东西
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这一计划就是要建立西欧集团,作为实施美国政策的工具
苏联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三国大使转告三国政府,苏联同意他们想要参与马歇尔计划的要求
7月莫洛托夫发表声明,谴责马歇尔计划的真正目的是要把欧洲分裂成两个国家集团,为某些谋求霸权的强国利益,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去反对另一些欧洲国家
苏联分别与保加利亚、匈牙利、阿尔巴尼亚等国签订双边经贸协定
9月苏联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的代表团发表声明:这个计划(马歇尔计划)的一项重要特征就是企图以包括西德在内的西欧国家集团来对付东欧国家

——整理自张盛发《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判断和对策》

材料二   1949年1月25日,作为马歇尔计划对立面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正式成立。该组织提出在平等基础上,相互交流经济经验,给予技术援助,在原料、粮食、机器、装备等方面提供协助,以实现东欧各国与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1971年,经互会提出将加强和完善经济和科技合作与发展社会主义一体化;1974年,经互会还派观察员常驻联合国;20世纪80年代,经互会还与欧洲共同体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发展,使资源比较贫乏的东欧国家能受益于苏联的能源和原料出口;而苏联和东欧各国之间稳定的贸易合作,也让经互会一体化取得了不少成果;当然,这也形成了东欧国家对苏联经济依赖的局面。

——摘编自上官酒瑞《经济互助委员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互会的性质,并简要评价该组织的历史作用。
2021-07-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美国称霸世界和苏联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迎头相撞,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让步,在欧洲、亚洲、中东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形成了广泛的对峙。它们之间战略目标、战略构想、战略利益的冲突,必然导致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但双方又始终将斗争克制在不引起直接的武力冲突和战争的限度内,于是“冷战”不可避免了。

——摘引自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1945-2000年)(第三版)》

材料二 20世纪70-90年代初期,是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新的多极化世界初露端倪的交替时期。导致世界格局变化的原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轮番升级的军备竞赛和全球争霸导致两国国力的相对削弱。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和西欧、日本力量的崛起,有力地牵制和冲击着美苏两霸的势力。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和苏联的“新思维”成为推动苏联社会质变的催化剂。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出二战结束后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让步”而采取的“冷战”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