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德国分裂和朝鲜战争的爆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材料   朝鲜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美关系中的一次重大事件。由于美国决策者的判断失误,在将近三年的朝鲜战争中,美军损兵折将达109.3万余人,损失飞机12200多架、坦克3000多辆,汽车13000多辆,被击沉、击伤各种军舰257艘,美军伤亡人数相当于整个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总数的2.3倍。美国虽然动用了1/3的陆军、1/5的空军和大部分的海军,消耗了7300万吨作战物资和200多亿美元的军费,但仍以惨败告终。通过朝鲜战场上的这场较量,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美国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任人欺侮、任人宰制的孱弱民族。在亚洲特别是远东事务中,不能无视中国的存在。

——摘编自杨元华《中美关系史上的一次军事校量——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50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于中国的影响,

2 . 材料   19473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公然宣布支持自由国家抵御极权政体。同年711日,美国军方发布了新的对德指令JCS1779号文件。文件声称一个秩序化和繁荣的欧洲要求一个稳定而富产的德国做出经济贡献19483月,法占区同美英的双战区合并。苏联方面对此反应强烈,加大了对柏林进出交通的干扰。在西占区宣布进行货币改革后,苏联借口封锁了通往西柏林的交通,第一次柏林危机发生。

——摘编自孙山亦《战后1945—1952年美国对德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德国政策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德国政策变化的影响。
3 .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美援朝战争使得政府用于战争和国防的费用急剧增加,这就必然与发展国民经济目标相违背,中国迫切需要尽早结束朝鲜战争。……交战双方都意识到谁也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朝鲜战场出现的这种僵局引起英法等盟国的不满,它们表示不愿继续追随美国把力量消耗在朝鲜战场。美国从全球战略出发,不能失去英法等盟友,加上苏联也乐于接受杜鲁门提出的条件结束朝鲜战争,因此和谈不可避免。

——邓峰《冷战初期东亚国际关系研究》

材料二   1948618日,英法美三国宣布在德国西方占领区内实行单独的币制改革。次日苏联便做出反应,禁止西部德国马克流入东柏林和东部德国,并全面封锁了西方占领区进入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物运输线,使西方不得不对西柏林实行空运。东西方关系剑拔弩张。此次事件被称为柏林危机,因其后还曾发生过类似的危机,故又被称为第一次柏林危机。19495月,美苏两国于联合国总部达成了解决协议。512日,苏联开始解除对柏林的封锁。

——根据历史百科整理

材料三   双方都选择在其他国家挑起战争,自己在背后使力的方式斗智斗狠。美苏之间之所以没有直接交火,是担心核大战的爆发,因为这意味着人类可能灭种在冷战中,双方很多次将成千上万的核弹头对准双方,并将核弹的打击范围扩大到太空。虽然这间接地促进了太空技术的发展,但也让全人类在阴影下生活。

——姚尧《让你爱不释手的极简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和谈不可避免”的原因。结合所学,朝鲜停战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柏林危机”出现的原因及对德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美苏冷战的特点。
2021-05-1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   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市外交辞令。中国建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

材料三   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1)据材料一指出美苏冷战的特点。举一例说明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前“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盛行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中国什么外交方针?
(3)材料三中“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争爆发后,当朝鲜军队在苏联武器的装备下,横扫李承晚领导下的南朝鲜时,美国无法撒手不管,李承晚政府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美国岂能眼看着自己一手扶植起来且被联合国承认的合法政府将被一个共产党国家消灭而坐视不管。美国当时与南朝鲜的联盟关系,对美国介入战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军率美军仁川登陆、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之后,杜鲁门政府决定向“三八线”以北推进,美国的目标由开始的“抵制侵略”变为“统一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后,美军挺进鸭绿江的计划严重受挫,惶恐撤退,导致汉城二度失守。在战争有可能进一步升级的情况下,杜鲁门政府不得不改变其要“统一朝鲜”的目标,以期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境内。……在历时三年之久,吞噬了150万条生命、致残250万人之后,朝鲜战争结束,而战争的结果又回到了三年前的原点。朝鲜战争是战后美国抵制共产主义所进行的第一次军事干预行动,它的失败暴露出战后逐渐演变出的遏制政策给美国在推行其全球战略时带来的困境。

——摘编自杜永新《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美国出兵朝鲜半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介入朝鲜战争带来的影响。
2020-12-08更新 | 151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鲜战争初期,美国干涉的目标仅限于恢复朝鲜原状。但美国国会内一些对杜鲁门外交政策持批评态度的议员,称“美国不要再犯悲剧性的错误,允许共产党从容退回三八钱,在那里重建现在已被摧毁的铁幕,并准备在将来发动一场新的侵略”。“联合国军”总司令自信地支持越过三八线的主张,表示战争的目标不仅仅限于“击退朝鲜军队”,而是要彻底摧毁之,占领朝鲜北部。对于中苏参战的分析,美国驻苏大使柯克报告说:从苏联报纸或官方声明中,看不出苏联会在形势不利于北方时作出反应;即使北方到了紧要关头,苏联也不会出兵介入。对于中国,总的说来,那种中国不可能在百废待兴之际出兵的看法占了绝对上风。

——摘编自赵学功《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决策分析》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因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苏两国由盟友走向对峙的标志。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其中原因是什么。
(2)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8 . 材料一   朝鲜战争刚一爆发,华盛顿当局马上从美苏争霸的角度出发,推测共产党集团在朝鲜半岛扩张,如果不予以遏制,那么势必将扩大到远东其他地方,威胁所谓的“美国治下的和平”。正因为如此,美国政府一直坚持干涉朝鲜战争是基于对共产党扩张的判断。

——摘编自邓峰《朝鲜战争:美国冷战战略得以实现的关键》

材料二   朝鲜战争让两大阵营从“冷战”暂时转入“热战”,不仅加剧了美国与共产主义世界之间业已存在并且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而且也加深了美军与共产党势力在亚洲争夺势力范围的鸿沟。美国一招不慎,让中国也卷入了战争,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双方之间这种剑拔弩张、互不相让的这种态势愈演愈烈。当签署停战协定时,双方都宣称自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实际上朝鲜半岛的局势与战前毫无二致。然而美国的情况并非如此:它的亚洲战略视野变了,国内的政治平衡也被打破。

——摘编自大卫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干涉朝鲜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有责任把有关当前欧洲形势的某些事实摆在你们面前。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一一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铁幕”演说

材料二   柏林墙建于1961年8月12日,倒塌于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后,联邦德国领导人科尔详细列出了他的路线图:两个德国要从“合作伙伴”到“联盟”,再成为“联邦”。十二个成员国把关系框架转变成为了欧洲联盟。在许多犹豫之后,让超过十个曾经被铁幕分开的国家加入了它们的圈子。

——吕克范米德拉尔《通向欧洲之路》

材料三   二战后,德国对历史问题的反省非常彻底。战后德国历届领导人都明确承认,希特勒德国发动侵略战争,德国对其后果“全面承担责任”,并向受害国人民“认罪、道歉”“请求宽恕”。战后德国置身于一体化的欧洲,走和平崛起道路,减少邻国对纳粹德国“东山再起”的疑惧。通过历届政府的不懈努力,有力地推动着德国与东方国家的和解进程,使德国顺利加入联合国而融入国际大家庭。

——摘编自梅兆荣《德国如何反省二战侵略历史》


(1)概括材料一中丘吉尔对欧洲形势的认识并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演说的意图。
(2)战后德国历史与欧洲形势演变息息相关。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简述战后德国分分合合的历史进程。
(3)二战后德国重新崛起,对欧洲和世界影响深远。对于德国重新崛起的原因,有两种视角可供选择讨论:①德国置身于一体化的欧洲,走和平崛起道路。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简述德国“置身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②德国能“顺利加入联合国而融入国际大家庭”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人彻底反省历史。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简述德国人是如何反省历史的。
2020-07-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本国首都东柏林与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除了两国上层彼此不接触、不来往之外,民间接触也十分困难。“柏林墙”只有七个过境站,实际上阻断了东、西柏林及西柏林与民主德国其他地区的一切交通联系,使两国骨肉同胞相互不能正常往来,人口200多万的西柏林变成了一座“孤岛”。西柏林与联邦德国之间的联系也仅仅只借助于三条空中走廊、四条公路、四条铁路和三条水路……不少民主德国公民出于各种原因,冒着生命危险非法翻越“柏林墙”,逃到西柏林和联邦德国,逃亡流血事件经常发生。

——摘编自吴友法《“柏林墙”与德国的分裂和统一》

材料三   1989年东欧剧变为德国统一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美英法苏原占领国持有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反对德国统一;法国提出有条件支持德国国家统一,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使统一后的德国融入欧洲,以此限制德国的强大。同英法不同,美国则支持德国统一,其前提是统一后的德国须承认德波边界现状,继续留在北约;而苏联要求统一后的德国退出北约,成为中立国家。面对美苏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对立立场,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凭着对德国统一历史机遇的责任心,加紧外交谈判,1990年7月在同时任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会晤时,在统一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990年9月12日,美英法苏外长和两德外长签署“4+2”条约,宣布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主权。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两德分裂历史由此结束。

——《德国:由主权统一到内部统一》


(1)指出图1中与德国疆域变化相关的条约名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柏林墙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重新统一的原因和影响。
2020-07-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