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1990年11月21日,有34围参加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在“东方”认同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这几乎成为所有欧洲国家的共识。这表明
A.冷战格局在欧洲的结束
B.“新欧洲“是东西方妥协的产物
C.欧洲开启了一体化进程
D.冷战时代以西方的胜利宣告终结
2 . 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2016-12-13更新 | 329次组卷 | 32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91年,美国总统宣布,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导致美国总统下此断言的直接原因是:
A.东欧各国发生剧变
B.欧洲实力削弱
C.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D.苏联宣布解体
4 . 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造成了单极世界的骄狂自大、无法无天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局面。在他看来,苏联的解体
A.导致了国际间力量对比的失衡
B.造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
C.为美国实现世界霸权奠定基础
D.阻碍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5 . 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四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国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派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例说明。
(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出美国推行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6 . 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兹认为:在苏联时代,通过合法的途径积累物质财富几乎是不可能的。非法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的苏联领导人总是担惊受怕,唯恐有一天被人发现或被起诉。大卫·科兹在分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时认为
A.无法根本摆脱斯大林模式B.人民与政府矛盾激化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统治集团对个人利益的追逐
2016-11-18更新 | 6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度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7 . 苏联笑话:戈尔巴乔夫颁布限酒令后,想要买到酒只能在指定销售处排长队来买。一个莫斯科人排队排得不耐烦了,就嚷道:“我要到克里姆林宫把戈尔巴乔夫干掉。”然后转身离去。一会儿他又回来了,旁边人问他:“已经干掉了吗?”他说:“干什么干啊!那里的队比这里还长。”该则笑话说明了(     )
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很不成功,引起人民不满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使社会动荡,社会矛盾激化 ③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多元化,叶利钦掌握国家大权 ④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深远影响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16-11-18更新 | 9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下表反映出20世纪下半期世界各文明政治控制的领土数量发生变化,对此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各文明政治控制的总领土估算(单位:万平方英里)
年份
西方文明
中华文明
伊斯兰文明
东正教文明
1971
1280.6
393.6
918.3
1034.6
1993
1271.1
392.3
1105.4
716.9

——摘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注:东正教地区包括欧洲东部、亚洲西部和北非东部,在种族上以斯拉夫人为主体。)
A.伊斯兰教极端势力的控制范围日益扩大
B.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导致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C.西方国家政治稳定,没有出现民族分离运动
D.中华文明圈内各国和谐共进,变化微弱
9 . 从一定意义上说,以下结论是基于对苏联历史的回顾得出的,其中不合理的应该是
A.斯大林模式是造成苏联日后分裂的重要原因
B.戈尔巴乔夫改革应对苏联分裂承担重要责任
C.无论如何改革都不应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
D.苏联分裂证明社会主义道路不适用于俄罗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