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建立军事同盟关系的热潮。从1945年到 1959年,当时的独立国家几乎都同其他国家建立了这样或那样的军事同盟关系。但1960年起,扩军备战行为日益不得人心,之后30年间新建立的军事同盟还不足前巧年的1/3,原有的军事同盟 纷纷瓦解。各国转而强调国家之间的关系要以国家利益为转移,新建的军事同盟也都是出于地缘 政治的考虑。1971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演说,表示愿意同其盟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也发表过类似的讲话。但一些小国间的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国际组 织却仍然充满生机,比如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这些既是世界战略格局 由两极向多极转化的产物,又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韩金坡《战后国际军事同盟关系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国际军事同盟关系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国际军事同盟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2-03-3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材料   车臣地处里海与黑海之间,石油货源丰富,是中亚向欧洲输油的必经之地。从彼得大帝扩张以来,近200年车臣人民一直在反抗俄罗斯人。1944年斯大林以车臣与德国合作为由,把约40万车臣人举族流放到中亚和西伯利亚。199111月,总统杜达耶夫手抚《古兰经》单方面宣布车臣是主权国家,车臣危机一直困扰着俄罗斯,199412月战争爆发……格罗兹尼战役后,车臣武装退入山区与俄军展开了游击战。19961月,车臣恐怖分子将邻国的基兹利亚尔市约3000名医务人员和病人扣为人质。19968月在国内压力和大选逼近下,叶利钦不得已和车臣签署停火协定,车臣获得了非正式独立地位。这场战争俄军死亡3826人,伤17892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美元,俄罗斯没有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

——摘编自《第一次车臣战争》


(1)根据材料概括俄罗斯车臣危机产生的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车臣战争对俄罗斯的影响。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对世界局势认知的不断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战争的危险性是一直存在的,世界大战的危险已经迫在眉睫,并在国内做好早打、大打及打核战争的准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世界战争不可避免”,但不是“迫在眉睫”,有可能争取延缓战争的爆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个主题
这种变化
A.随着国际格局的剧变而变化B.受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影响较大
C.是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D.推动了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
《日俄战争》的主要描述对日本有好意的美国;美国的援助美国的援助;列强间深刻的利害关系;美俄的利益对立美国的援助;列强间深刻的利害关系;美俄的利益对立;美国对日本的警戒感、黄祸论
朝鲜战争的主要描述韩军受到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队的帮助与受到中国援助的朝鲜对抗、以美军为主力的联合国军逼近中国国境,中国派义勇军援朝以美军为主力的联合国军逼近中国国境,中国派义勇军援朝;朝鲜民族本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反映了美苏两阵营对抗以美军为主力的联合国军逼近中国国境,中国派义勇军援朝;朝鲜人民的统一愿望因为美苏对立不能实现;美国作为联合国军支援韩国,中国向朝鲜派遣义勇军
上表是日本不同年代的历史教科书在介绍日俄战争与朝鲜战争时,对美国的相关描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本教科书中与美国相关描述的变化。(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5 . 在1991年9月的第46届联合国大会上,162个国家代表的发言几乎无一例外地强调,建立国际新秩序不仅出于必然,而且非常必要,并纷纷提出各自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这主要是由于
A.国际局势急剧变化B.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22-03-06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强调各国应充分行使国家主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平等地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应有的作用。1979年第34届联大通过了《反对霸权主义决议》,指出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不得在任何情况下或以任向理由在国家关系中推行霸权主义。
A.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B.促进了第三世界经济发展
C.反映了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D.有利于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2022-03-05更新 | 324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新中国自成立到1977年底,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总共不过31个。从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已多达236个。1978年以后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已涉及联合国及其所有专门机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的一般国际法,还涉及国际刑法、反对恐怖主义行为、毒品管制等。带来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增强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并逐渐解体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8 . 两极格局即将结束时,欧洲一名政治家预言世界将出现两个超级大国:一个是统一的欧洲,苏联在经济上将依附于它。另一个是统一的亚洲,美国将依附于它。几年后,欧洲一名学者又预言未来的世界将是“三极”的世界:由美国控制的“美国极”、由中国和日本以及周边国家组成的“亚洲极”、犹豫不决的“欧洲极”。由此可知
A.欧洲企图恢复“世界中心”地位B.亚洲已具备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C.“一超多强”是国际格局新趋势D.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不可逆转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西方崛起与衰落的观点

                                   内容   
观点一西方处于压倒一切的成功的、几乎是完全的支配地位。世界正在并将继续被西方主要国家的目标优先考虑和利益所塑造。
观点二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权力正在下降。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

——据(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人类文明演化至今何以只剩下一主一从的两个部分:西方文明及其他?冷战后,趋势所向,甚至地球只剩下单一的文明,即普世化(实指西方化,尤指美国化)。对此,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各文明体均难以接受。去西方中心化、反西方化和敌视西方的情绪在西方文明内部尚且存在,在各非西方文明中更是程度不同的普遍存在,愤怒之语不绝于耳,文明多元化的主张遂应运而生。

——摘编自贾卫章、汤正翔《西方文明究竟何以兴盛?》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存在的不足,并就西方文明与世界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评冷战后的“去西方中心化”。
2022-02-1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指出:中国飞速发展,西欧国家同美国不分伯仲,美国虽仍居世界首位,但无法独霸天下,它的盟国对其“向心力大大减弱”,西欧国家开始表现出比以往更大的独立性,不再依靠美国的“核保护伞”,“欧洲中心”比跨大西洋方针更具吸引力,日本也在弱化对美国的军事政治依赖关系。该学者意在
A.揭示美国单边主义即将破产B.倡导大国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C.阐释国际力量已经走向失衡D.说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