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98年,日本《钻石》周刊报道称:美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然而,全球正在形成中国、欧盟和日本等“多极结构”,俄罗斯也欲同美国分庭抗礼。《东京新闻》报道称亚洲“由日本、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组成的四极格局正在走向成熟”。可见,这些媒体认为
A.美国主导着世界新秩序的建立B.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成熟稳定
C.日本政治大国地位实现D.世界格局正孕育新趋势
2021-06-18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丙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4月,罗斯福授意雷斯特,戴维斯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罗斯福相信由于战争中英、苏、中等国都仰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凭着美国的实力,他可以利用战时的“大国合作”来实现其“蓝图”。……丘吉尔对战后世界结构的第一个设想是实现在英国领导下的欧洲统一,建立欧洲地区联邦。

丘吉尔主张成立一个世界性组织,下面分设欧洲、美洲、太平洋地区三个委员会。英国可以通过组织经济、政治和军事联合体在欧洲委员会中起主导作用,同时还可通过英属殖民地、附属国在太平洋地区委员会中发挥作用,以此来保证其国际地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和丘吉尔提出设想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后来的历史发展与罗斯福和丘吉尔的设想有何不同。
3 . 在后冷战时代的西方世界,美、欧、8三足鼎立之势业已形成;放眼世界,欧、美亚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正在逐步取代二战后美国经济独霸世界的时代。这表明冷战结束后
A.西方势力的扩张加快B.东欧等地持续动荡
C.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D.战争风险大大降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边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他的《大国的兴衰》一书中“第八章”(最后一章)的目录。这一“目录”揭示出“面对21世纪”的世界
A.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B.呈现出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C.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断深入
D.公平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2021-06-07更新 | 289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国际权力结构”研究领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扎卡利亚与其说是美国衰落了,不如说是其他国家纷纷崛起,而美国仍然有机会通过合作来领导和塑造世界.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哈斯美国的单极时代只是昙花一现,未来是“混乱而危险的无极时代”.
中国学者杨洁勉的《大体系:多极格局的新组合》从主权国家行为体和其他行为体的交错关系论述了国际格局的多层次体系

这些观点说明
A.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必定下降B.国际格局将进入无序转型期
C.新兴力量促使国际权力东移D.国际政治权力的分散化趋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形成了雅尔塔秩序,美苏两大战胜国成为新世界秩序的主宰,并按照自己的利益划分了世界范围,但东西方冷战很快成为此后近半个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旋律。今天看来,虽然冷战时期在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进行了残酷的局部战争,但世界秩序相对稳定。究其原因,除了核平衡的形成阻止了美苏之间直接诉诸武力解决争端的冲动之外,其它因素的存在也修正了两极对抗的世界格局,为世界秩序增加了新的稳定力量。

——摘编自刘德斌《世界秩序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取向》

材料二     冷战后,国际关系正经历深刻调整,国际和地区格局正加速调整、演变。近年来,西方的传统优势地位被打破,非西方国家的影响不断扩大,国际格局出现东升西降趋势。亚太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亚太拥有世界40%的人口、55%的经济总量和44%的贸易总量,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各主要力量普遍视亚太地区为赢得未来国际合作与竞争先机的关键,纷纷加大对亚太的关注和投入,给地区形势和国际关系带来新的复杂因素。

——摘编自徐步《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几点看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世界秩序保持相对稳定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冷战后国际关系面临深刻调整的原因,并指出亚太地区地位提升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7 . 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

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大事

20世纪4050年代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万隆会议召开;《罗马条约》签订
20世纪6070年代柏林墙修建;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欧洲共同体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0世纪809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柏林墙拆除;非洲大陆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二十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并加以说明。
2021-05-28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回顾历史,咸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俾斯麦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共性在于由一个霸权国主导,借体系的压力和条约的限制打压敌对国。这些体系从诞生之日就不可避免充斥着对抗性,而雅尔塔体系确立之初并不具有尖锐的对抗性。

——摘编自武政尧《雅尔塔体系转型的再思考》

材料二   从构建国际秩序的角度说,雅尔塔体系创建了一个双重复合秩序。-方面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这是适用于全球的大秩序,而且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几乎人类生活关涉的所有问题都在其中;另一方面是大国竞争的传统秩序,或者说是强权秩序,主要涉及大国关系及战争与和平问题。两个秩序相互交织、相互制约。两极格局解体后,两个秩序都依然存在。两种秩序的博弈构成了当今世界大变局的重要内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确立之初并不具有尖锐的对抗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双重复合秩序”存在的原因。
2021-05-28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模拟卷(六)文综历史试题
9 . 1993年,德国政府制定了《亚洲政策纲要》。法国也提出亚洲是其外交的“新边界”。欧盟委员会的《对亚洲的新战略》,强调欧盟与亚洲关系现代化的重要性。上述一系列活动反映出
A.两极格局正在走向瓦解B.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趋势
C.世界日益形成一个整体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021-05-26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考前适应训练(月考卷九)文综历史试题
10 . 1973年9月,不结盟国家在阿尔及尔举行第四次会议,有75国参加。会议要求发展中国家从掌握自然资源主权和确定原料价格着手,发展国民经济。到1995年,参加不结盟卡塔赫纳会议的国家已达113个,占世界国家总数的2/3,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由此可见,不结盟运动
A.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B.体现了经济区域化的潮流
C.顺应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D.改变了“冷战”的国际形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