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解体和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

——徐天新等著《当代世界史》

材料三   



(1)对材料一中数据的变化作出合理的解释。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苏联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3)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改革发生了根本方向性错误,导致了苏联解体。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2-06-17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5讲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暑假复习与自学课】2022年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纲要下+选必一)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欧洲。在战争中没落的大英帝国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对于在自己身边出现的日益强大的苏联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他们十分担心贫困、寒冷和饥饿会引发欧洲的“革命”,并认为“虎视眈眈”的苏联正在等待这一时机。苏联在战后初期的很多言行和政策选择,不但没有消除美国和西方的不信任感,反而助长了他们对苏联的战略性疑虑。美苏之间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质性致使双方的战略互疑不断升级,美国重返欧洲与苏联形成对抗。

——摘编自沈志华等《冷战启示录》

材料二   二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状况统计表格中数据为年均增长率,单位:%

时期国民收入工业农业
1966-19707.78.44.2
1971-19756.37.40.5
1976-19804.34.41.7
1981-1985333.61

——摘编自沈志华等《冷战启示录》

材料三   苏联同美国军费开支比较单位:亿美元

年份军费国内生产总值
苏联美国苏联美国
1985277025802118040540
1986287028002250042780
1987303028802348045440
1988319029302507049080
1989303030402648052670
1990292030602660055630
1991260028002531057410

——沈志华等《冷战启示录》


(1)材料一中,作者强调什么因素引发了冷战?
(2)据材料二,说明苏联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3)分析说明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冷战进程的联系。
2022-06-04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豪洋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国家的兴衰和力量消长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其中包含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人吸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1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油画)

图2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材料三 正清: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周恩来: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尼克松: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哪些具体政治制度来巩固统治?近代的哪历史事件最后结束了秦朝所建立的政体?
(2)材料二中的图1场景与近代次中日战争直接有关,这次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图2反映的场景是在哪年?它首次实践了什么伟大构想?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费正清所说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周恩来与尼克松的握手意味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4)材料四中图1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这一事件的世界意义何在?图2中镰刀斧头图案的破碎象征什么?它对当今的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1-08-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结束时,美、苏势力迅速膨胀,成为世界两大强国。因制度不同、利益冲突,双方由战时盟友转为战后对手。伴随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和“遏制战略”的推出,美国开始对苏联实行冷战。苏联则利用实力控制东欧,对美反击,从而出现了以美、苏冷战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材料二   以1989年下半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为标志,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过渡。在过渡时期,世界力量的对比及其相互关系出现了“一超(美国)多强(欧洲联盟、日、俄、中)”的局面或所谓的“一(一个超级大国)二(军事上两强一美俄)三(经济上三强--美、日、欧)五(政治上美欧日俄中)”这样一种多层结构。与以往在战争基础上实现的世界格局转换不同,这次世界格局转换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战胜国会议来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因而新格局的形成将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摘编自陈舟《论世界格局的转换与现代局部战争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推动两极格局形成所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世界格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变化出现的原因。
2020-12-1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重点高中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俄罗斯(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他们一度成为同仇敌忾的同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敌。

材料二   1947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讲,认为自由世界必须制止共产主义的扩张。杜鲁门的这种“遏制政策”,几十年来始终是美国外交的准绳。它使美国扮演了“世界警察”的角色。……世界被分为以美苏为首的两个敌对的集团。

——摘编自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欧盟已经建立经济联盟,实行单一货币欧元,经济一体化取得了巨大进展。……长期以来,日本总是对自己政治上的“侏儒”形象耿耿于怀。日本认为要实现大国梦,必须发挥“正常国家”的作用。……所以欧盟和日本被当然地称为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中的成员。

——摘编自《试论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


(1)美苏“一度成为同仇敌忾的同盟者”是在什么时候?他们正式“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敌”的标志是什么?
(2)“世界被分为以美苏为首的两个敌对的集团”的这种格局是在什么时候结束的?
(3)除材料三中提到的日本、欧盟外,“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中的成员”还包括哪些国家?
(4)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2020-12-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在2006年5月25日《卫报》上撰文指出: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同样值得我们铭记的是,1989年首先是属于欧洲的,也许它将是我们所见证的最后一件由欧洲主宰的世界大事。


(1)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依据所学,论证作者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试分析为什么作者会将1989年视为20世纪结束的标志?
2020-04-1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7 . 读下列关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从两极到多极”的演变趋势。据此,补充图中A、B两处相应的事件。
(2)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全面开始。请回答,导致美苏两国关系由战时盟友到战后对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1965—1975年十年间,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经济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请依据此范例,分别陈述关于1945一1955年、1985一1995年两个十年间的国际政治格局。
8 . 新闻评论记录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变迁。

1860年9月1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中写道:“大清国的叛乱……很可能导致鞑靼家族统治历史的终结”;“英国和法国的军舰又在北方的海岸线上虎视眈眈”;“面对国内外敌人的步步紧逼,满清皇室想坐稳江山的希望看来是变得越来越渺茫了”。


(1)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的“国内外敌人”分别引发的历史事件,判断该报道对清政府前途的预测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1917年11月10日,上海《民国日报》有题为“突如其来之俄国大政变”的新闻。在此标题下有三个小标题:“临时政府已推翻”,“美克齐美党(注:布尔什维克党)占据都城”和“新政府即将提出公正之和议”。


(2)结合所学,写出该新闻所报道的事件,并简述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010年1月20日《共识网》登载了一篇反思历史的文章,其中有一个观点:从1989到1991年,“这三年终结了20世纪”。


(3)结合所学,列举“这三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世界格局的角度,说明“终结了20世纪”的含义。
2020-04-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他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亨利·基辛格(1993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和瓦解的标志以及美国推出的冷战政策的内容。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趋势?这一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列举20世纪60、70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主要因素。
2019-07-2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之后(如拿破仑战争后形成维也纳体制,一战后形成凡尔赛体制,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制),所以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原来的两极格局早已出现了破绽,因此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蜂起,竞相角逐,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

——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本协定各方……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作出贡献。因而决心发展一种全面的、更加灵活的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这种贸易体制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过去对贸易自由化所作努力的各种结果,以及本次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结果。

——新华出版社编《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惯例通编:乌拉圭回合专辑》


(1)材料一中,“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多极化趋势加强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
(2)材料二中的谈判启动于哪一年?概括指出基于“本协定”所建立国际组织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组织的建立是如何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
2019-06-29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