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志》对东市的具体情形记之较详:东市的规模约为“东西南北各六百步”,“街市内货材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聚”。但西市的繁荣更胜东市,因为西市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还云集了大批中外客商,尤其是西域胡商,在鼎盛时期更被称为是“金市”,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国际贸易中心。东市、西市这两大举世闻名的贸易中心齐聚长安,不难想见当时长安市场繁荣之盛况。

——韩伟《唐都长安市法述论》

材料二   19世纪美国人口迅速增长,为不断发展的工业体系输送了大批劳动力。这时人口增长很快,大多向西移民,大多定居在城镇。

欧洲来的移民中,1790年只有1/30的人住在城市,1820年是1/20,到1840年这个数字则是1/12

——【美】艾伦·布林克利著《美国史》

材料三   1860年,自由州的26%的人口居住在城镇(2500人以上)或城市(8000人以上)。在东北工业州这个比例还要高(同期相比,南方都市人口增长只从6%增长到10%)。而1840年,这个比例只有14%

——【美】马克·C·卡恩斯著《美国通史》

材料四   1950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示意图


%

1949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0.6%2012年,有52.6%的中国人生活工作在城镇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长安城的商业情况。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美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3)材料四图中①所示的阶段,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2022-06-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城市是历史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祐二年(1087)十月,泉州港正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出于生存的需要,南宋统治者放宽了对工商业的控制,鼓励发展工商业,使得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历史上顶点。由于经济的兴起,城市化进程也有所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有宋一代,科学技术成果极为丰富,航海技术也相较以前有所提高,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也发展到新的高度。由于南北陆路和东西陆路的交通断绝,南宋的大致方针是向北防御,向南发展。因此,面向东南海陆发展与东南亚等国的关系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而作为海上对外交往中心枢纽的泉州也应时兴起。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泉州港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指出宋代“南北陆路和东西陆路的交通断绝”后海路转趋于发达的两条路线。

材料二   至道光四年(1824),“高家堰大堤溃决,冲毁运道,运河水量激减”。清江浦南北一带“运河底高已达一丈数尺,两淮积淤宽厚,中泓如线。向来河面宽三、四十丈者,今只宽十丈至五、六丈不等;河底深至五、六尺者,今只存水三、四尺,并有深不及五寸者。舟只在在胶浅,进退俱难。”道光五年,黄河再次发生大水……运道淤塞严重,漕船纷纷搁浅于泥淖之中。然而,漕运维系着京师的粮饷供给,道光帝也不得不发布上谕,议行海运。其实,此时实行海运已完全具备相应的条件。一是较元明时期,人们对海道的熟悉程度大大提高,对于海洋航行知识了解的也更多;二是交通工具的改进也使得海运的风险大为降低。……道光帝由于得到了琦善等封疆大吏的支持,遂决定实行海运,批准了他们的奏请。

——《清江浦兴衰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江浦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城市兴衰的认识。

材料三   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开阔的田野的些许征象,——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他们把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并聚集了经常布满太(泰)晤士河的成千的船只。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伦敦成为“全世界的商业首都”的必然性,并指出伦敦城市化早期进程的问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严重的政治、经济和财政危机,以及赋役制度败坏而带来的各种问题,明中期各地官员对赋税改革先后作了多次的尝试,如“征一法”“鼠尾法”“纲银法”“一串铃法”“提编法”“十段锦法”等等,其改革趋势多为删繁就简,而正是这些改革的归纳和总结。

——黄天华主编的《中国税收制度史》

材料二 户籍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繁杂的功能。古代户籍制度具有很强的政治和社会控制功能。户籍制度作为国家控制乡里和人民的有效手段,成为国家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体制的主要内容之一;……户籍制度在政府财政上具有经济剥削的功能,即首要目的是赋役征发。在封建社会的前期,户籍制度几乎承担了所有的赋税徭役征发的功能,古代户籍制度还有基层社区管理功能。乡里组织负责户籍编制和征发赋税徭役的具体工作,国家以全部的编户齐民作为编组对象,通过乡里组织来控制基层社区和实现对人民的控制,保证国家政令在基层社会的贯彻执行,进行道德教化等。

——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


(1)写出材料一中划线部分填入的赋税制度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该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户籍制度的功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的户籍制度。
2021-12-3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设置,并非全盘新创,而基本上是整理、更革前代设施的产物。更革思路是在北宋初期的政治实践中逐步明朗化的,它清楚地体现着“权力制衡”的精神,同时使政权机构之职能分工更为明朗、责任更为集中。马端临《文献通考》曰:“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宋代文化得到相对普及,这种相对普及最重要也富有时代意义的表现是文化不再被极少数士家大族完全垄断,逐渐由士阶层普及到农工商各阶层。如理学不再仅仅是“理”“气”等一些深奥的哲理,而是呈现了普及化、通俗化的趋势;文学重心的下移适应了社会娱乐的需要。另外,宋代“虽为市贾,亦重儒术”的事例不少,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开始转变。清代沈垚就认为,从宋代开始“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说明当时士、商之间的界限确实已经不太分明。

——选编自张全明等《中国历史大讲堂·宋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北宋前期在中枢权力机构设置上这一“更革思路”的表现。用一句话指出实施这一“更革思路”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宋代文化“逐渐由士阶层普及到农工商各阶层”在思想、文学方面的体现,并概述从宋代开始“商人的社会地位开始转变”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两宋时原本盛行于宫廷和官宦、军旅的马球、蹴鞠、相扑等体育活动逐渐向民间普及,在民间社团的推动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性组织,体育活动的玩法更具多样性和观赏性,甚至成为商人招揽顾客,藉以营利的重要手段。宋代体育活动的变化反映出
A.封建专制体制衰落B.新的社会阶层成为国家主导
C.平民政治趋势加强D.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影响
2021-08-21更新 | 393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0年浙江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商品贸易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对我国的经济、阶级变动、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国家政策等方面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价值理念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但在封建传统的价值理念上也出现了某些松动,主要表现在儒家“学而优则仕”理念的崩溃,更多的人开始将经商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的途经;传统社会“重本抑末”思想松动,更多人通过从事商业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满足;发财致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生追求,更为注重现世主义。以上这些价值观念都沉重打击了我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理念。……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也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表现出较为大众化世俗化乃至出现进步思想的趋势。

——姚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新思考》

材料二   晋商……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而且引起了山西社会风尚的变化,带动了山西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由于他们将大量的收益返回家乡,用于各种各样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更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的商品物资交流,使城镇的兴起和发展有了更大的推动力和物质基础。平遥、太古、祁县之所以在明清时期获得迅猛发展,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产生的。

——王社教《明清时期山西地区城镇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价值观念冲击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晋商发展壮大对平遥古城的经济发展和古城建筑产生了哪些影响?
(3)商品经济冲击下的明清社会出现守旧与创新两种思潮的碰撞。请选择下列一种观点进行论述。观点一:“明清时期封建传统的价值理念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观点二:“明清时期思想文化表现较为大众化、世俗化乃至进步思想出现的趋势”。选择观点一请结合宏村村落建设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选择观点二请结合戏曲、文学、思想等方面进行论述。
2021-05-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宣德(1426—1435年)以后,民间交易多为银钞混用;正统(1435-1449年)初,征“金花银”实行田赋货币化,“弛用银之禁”,于是出现了“朝野率皆用银”。这一变化(     
A.有利于汇票“飞钱”的出现B.说明政府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
C.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D.导致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政府财政崩溃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廷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顺治帝多次下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违禁者不论官民,一律处死,货物没入官府……原先最为担心的海上威胁已消除,但群臣对是否开放海禁意见不一……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各省的地方官别认为海外贸易有利于国计民生,要求开放海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下令取消海禁,开放海外贸易,分别设立粤、闽、渐、江四海关……然而,清廷对“外夷”来华始终存有戒心,对国内民众大批外出,或留居南洋,或聚集海上,也深感忧虑,怕对海防构成威胁。故自康熙后期开始,清是对通商口岸、外贸路线、出海时间等,不断加以收缩和限制。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还在军事革命胜利在望之初,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三项外交方针。第一,是“”。就是不承认旧政府同外国政府所建立的外交方针以及所缔结的一切条约,任何国家必须在尊重中国领土和断绝与国民党政权外交来往的基础上,重新与新政府进行建交谈判。第二,是“”。就是不急于取得资本主义各国的外交承认,要争取在肃清一切内外威胁和各种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及影响后,再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谈建交问题……第三,是“一边倒”……促使新中国采取如此彻底的革命外交的方针的,根本上在于共产党人有着完全不同于国民党人的意识形态……新中国的外交选择,带有鲜明的阶级革命的色彩,即使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也是不可避免的

——杨奎松《在毛泽东“革命外交”的背后》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对外政策的两次变化,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次变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①②所对应的外交方针,并提炼影响新中国“革命外交”的两大因素。
2022-05-3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