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民犷而好斗,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蕃(西藏)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乃立宣政院,其为使位居第二者,必以僧为之,出帝师所辟举,而总其政于内外者,帅臣以下,亦必僧俗并用,而军民通摄。于是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于西土。

——《元史·释老传》

材料二   明代茶马互市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它不但“东有马市,西有茶市”,而且还强化了马政,完善了茶法……明代的民间茶马贸易分为商茶和私茶两类。商茶是由政府给茶引、按引纳课的商人经营的。私茶亦是明代民间茶马贸易的种重要形式……茶马贸易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政治关系,体现了明朝中央政府对藏族地区的有效管辖和统治。

——摘编自陈庆英《西藏通史》

材料三   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合……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中央政府和自治区坚持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政策,通过保障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各民族自发的交往交流交融和全国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等,形成了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5年西藏白皮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


(1)结合所学指出元世祖管理西藏的措施。据材料一概括元代管理西藏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茶马贸易的特点。除设茶马贸易外,明政府在政治上还如何管理西藏。
(3)结合所学指出80年代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名称。根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2 . 10-12世纪前后,中西方封建社会的城市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两者呈现了不同的特点,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北宋末年,杭州只是大运河的一个终点,但在南宋(临安成了它的都城)它成了运河南端的起点。通过这条水路,周边广阔的内地农产品和其他商品被运到了杭州。各地的造船工场给运河提供了船只,使运河成为高效的船运系统……(由于宋代统治者特别重视商业)市场逐渐扩展到了整个京城,商贸的繁荣几乎是不受限制的。杭州城的作坊、市场和家庭企业的发展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马可·波罗认为杭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摘编自《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

材料二   具有市民特权那种意义的西欧城市,确实是西方以外任何地方所未有的。在中世纪的西欧,市民意味着有--定的政治权利,而城市有着自己的法律和法庭并享有不同程度的行政自治。西欧中世纪城市最重要的标志不是城墙,也不是钟楼,而是相对于庄园农奴制而言的自由劳动的特权。虽然中世纪城市仍然属于封建社会的一部分,但它对于建立在庄园经济基础上的贵族封建社会,更多的是一种离心力量。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迫使--切民族一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一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一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杭州城的地位。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杭州城在当时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特点。结合所学,解释西欧城市对封建社会而言是一种“离心力量"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试以重大历史事件指出《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的历史依据。以1840年一1919年间的大事件为例说明中华民族如何试图按照“资产阶级”的面貌“创造出一个世界”的?
3 . 明朝中后期社会风气变异,思想文化异彩纷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人记载:“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盖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自四五十年来,赋税日增,徭役日重,民命不堪,遂皆迁业。……昔逐末之人尚少,今……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随着商业繁荣,一些进步人士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学者余英时认为,名士群起为商人作传、写墓志铭,当数明代新现象。王守仁在《节庵方公墓表》(墓主弃儒经商)中说:“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此文被余英时誉为“新儒家社会思想史上一篇划时代的文献”。

材料二     昆曲最辉煌的时期,就是从晚明到乾隆。江南文人雅士因富裕而有了闲情逸致,追求审美品位精致化,投身戏曲创作,浸润在柔靡艺术境界之中。汤显祖所学的思想主脉,是赤子良知、解缆放帆等。“解缆放帆”就是把束缚思想的船缆解开,把帆升起来,让良知翱翔。小说戏曲的蓬勃写作与戏曲表演的兴盛,与阳明学派心性自主想法的普及民间,关系十分密切。

--摘编自郑培凯《晚明文化与昆曲盛世》

材料三     就儒家观点而言,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五伦”,传统顺序是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别、长幼之序和朋友之信。然明《山水情传》论道:“话说人生夫妇一伦,乃是五伦中第一件。”《放言》提出:“故朋友者,五伦之纲也。”毋庸置疑,明末是第一次大规模批评儒家伦理的时代,它与“五四”新文化关系颇密,并成为其文化源头。尽管明末、近代、“五四”的时代背景和外部环境各有差异,但是批判儒家传统伦理的精神无疑归趋一致。

-摘自陈宝良《明末儒家伦理的困境及其新动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明代“六七分去农”“逐末”的原因。从“四民”的角度,概括余英时赞誉《节庵方公墓表》的理由。
(2)写出材料二中著名戏剧家的一部昆曲作品。根据材料二,简析晚明昆曲蓬勃发展的原因。
(3)明代儒学仍居正统地位,但也受到一定冲击。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①说明儒学的正统地位在平遥古城的城墙设计与建筑布局中的体现。②概括材料三儒家伦理的“新动向”,简述“五四”时代陈独秀如何“批判儒家传统伦理”?
2021-05-11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