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耕作工具与耕作技术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发明了畜力牵引的铁齿耙、使用绳索软套、发明短辕的蔚犁以及耕耙耱技术。对此,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生存压力倒逼技术革新B.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C.受江南先进技术的启发D.良好政治环境的推动
2 . 南梁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写道:南方人语音清亮高昂,但言辞多浅陋粗俗;北方人语音低沉浊重,但言辞中有许多古语。“易服而与之谈,南方士庶,数言可辩;隔垣而听其语,北方朝野,终日难分。”这种差异的形成反映了(     
A.衣冠南渡的影响B.地域对文化形成的影响
C.北方是文化中心D.南北方文化融合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朝中后期,苏州府下辖的钱门塘市,是一处重要的棉布集散地,有许多徽商在此租房而居,收买棉布,也就有了“钱鸣塘市”之称;同为苏州府管辖的平江镇,其经济支柱是米业,商人由湖广、江西运入大米,再由米行转卖到邻近各城镇。这表明当时
A.徽商是最具影响力的商人群体B.外来农作物改变民众生活习惯
C.商业发展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D.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不断提高
2021-08-31更新 | 654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2届高三8月素质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诗人毛珝日:“竹罾两两夹河泥,近郭沟渠此最肥。载得满船归插种,胜如贾贩岭南归。”据此可知,宋代
A.商品经济繁荣发展B.农产品呈现商品化趋势
C.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5 . 道光《怀宁县志》载:“农民一由烟之获较厚于一亩田,人之耽烟者视为用不可或缺之物。”因此,烟草种植快速推广。宿松县“清中叶,东南两乡居民各就高阜地土试种烟草,续种植愈广,西北两乡间亦有栽种者。”这说明该地区
A.自然经济在逐渐解体B.农业主导地位开始动摇
C.农业商品化趋势明显D.重农抑商政策趋于松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中叶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推行税粮折银制度改革,此后田赋折银不但在地域上,而且在折银种类上,抑或在折银的比例上都出现了扩大和提高的趋势,至万历初年,田赋折银率达37.43%。这一改革
A.加重了民众的经济负担B.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D.促进了白银官方货币化进程
2021-06-01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初唐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日夜》描写了唐都长安城元宵节的盛景,“星桥铁锁开”、“金吾不禁夜”中唐诗人王建的《夜看扬州市》则有“夜市千灯照碧云”、“犹自笙歌彻晓闻”的诗句,描写了扬州城的繁华,这反映了唐朝
A.商品种类的丰富B.诗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C.城市管理的变化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东汉水田模型

它反映了东汉时期
A.铁犁牛耕方式在南方普及B.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插秧技术
C.水稻栽培技术已趋向成熟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开始显现
9 . 中国契税起源于东晋时期的“估税”,北宋开宝二年开始征收“印契钱”(性质是田产房屋交易 税,只是名称为钱),由买方缴纳,规定应在两月内向官府输钱,请求验印。材料表明宋代
A.政府重视增加财政收入B.土地私有开始合法化
C.物权商品化的趋势明显D.土地兼并的现象严重
10 . 早期周边地区称呼中国人为“秦人”,汉代以后称“汉人”,唐宋以后称“唐人”,今天北美的华侨商业区仍叫“唐人街”。至明清时期,这种称呼变动不大。这可揭示古代中国
A.国力兴衰的客观规律B.传统文化的吸纳能力
C.开放程度的总体趋势D.人口输出的变化情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