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等领域的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材料二
明清时期,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清代李象琨《棣怀堂随笔》中说:“昊郡之士半商人”。明代士商还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于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如澹漪子编的《士商要览》和程春宇缡的《士商类要》等。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群体的主要途径。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成为中国社会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
——摘编自傅志明《儒商的内涵与外延辨析》
材料三
嘉、道时期,理学出现了斯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强调理学的经世功用。如贺长龄等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影响非常巨大。他委托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出现“士商相混”现象的表现。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出现所带来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产生的原因。综合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有哪些?
2016-11-21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 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年代各种机器和工具(A)农机具(B)B/A(%)
1912—1916159561180.74
1917—1921392697982.03
1922—1926430743900.91
1927—1931551929981.81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材料三       2011年初,“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进入了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
——摘自《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的强大推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纪》,《农民日报》2011年4月2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
2016-11-18更新 | 9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1年安徽省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卷
3 . 据《国史大纲》记载:“唐初不课盐,开元以下始课盐,天宝年间,盐每斗尚仅十钱,其后乃增至四十倍,天下之赋,盐税居半。唐初无茶税,建中以下始税茶。唐初无酒禁,广德以下始课酒。唐初待工商优甚……其趋势自唐中叶以后而始变。”这一重大政策转向
A.导致之后的社会商业活动萎缩
B.反映了专制政权对商业的控制
C.说明唐朝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D.使社会贫富不均现象更加严重
4 . 城市,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北宋都城的万千气象,从不同侧面折射了北宋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四   宋代的都市化也反映货币经济的发展。宋朝铸造的铜钱超出唐朝时的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                  
——孙隆基《鸟瞰中国千年史》
材料五 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五,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5
分)并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5 . 唐代以前,未开垦的荒地归国家所有,民户不得开垦和拥有。宋朝沿袭了唐朝后期和五代以来的做法,允许民户自由垦辟,垦辟者只要将开垦的土地登录在国家版籍上,按章缴纳赋税,便可拥有所开垦的土地。这一变化反映出(     
A.国家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B.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D.政府支持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2023-03-2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自汉至唐,主要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平面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在宫殿占有面积的退缩和民居里坊的扩展,还有商业区的发展和宗教寺院的兴盛。这种变化反映了
A.城市性质逐渐发生变化B.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
C.市坊界限已经名存实亡D.文化发展趋向世俗化
2022-05-06更新 | 27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高三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7 . 清朝康熙时期允许四口通商,到乾隆时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这种变化反映出清政府(     
A.推行“闭关锁国”政策B.积极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C.提高了官营手工业地位D.改变了“朝贡贸易”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代规定,品官地主可根据官阶的高下,占有限定范围内的土地并可以不承担法定义务。但事实上,这些地主无限制兼并土地,到宋英宗时,这种不承担法定义务的土地占全国垦田的70%。这一现象(     
A.推动文官制度确立B.导致赋税制度重大变革
C.形成冗官冗费局面D.造成土地经营形式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初,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难以维持。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朝中期以后
A.赋税制度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
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
2022-06-25更新 | 265次组卷 | 57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元明清以前,“广东民贫,丰年尚有不足”不绝于记载。然而到了明清时期,广东的经济区位发生了深刻变化,雨热足、物种多、濒临沿海、境内交通水网丰富、海洋经济多元结构等诸多优势终于迸发式地发挥出来,一跃而崛起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广东地区
A.自然资源的丰富B.北方人口的南迁
C.社会秩序的稳定D.对外贸易的发展
2022-06-05更新 | 228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2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