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下表为中国古代各地治水次数的统计。这可以佐证唐代
地区时代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云南
汉代1819451114111
唐代321132245151812442029471

A.治理黄河仍然处于首要地位
B.政府治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C.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
D.江南地区经济地位迅速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前中期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洪武八年(1375年)“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明史·食货五》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折使”《洪武实录》
宣德十年(1435年)“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明史·食货五》
宣德十一年(1436年)“于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等不通舟楫之处,各随土产、折收布绢白金,赴京充俸”《正统实录》

A.民众赋役不断增加
B.纸币退出了市场
C.政府强化经济调控
D.白银渐趋货币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地区价格
江苏米谷每石中价1.5~1.6两白银
湖广米每石1.4~2两白银
江西米每石1.5~2.3两白银
山西(部分地区)米麦每石1.5~2两白银
山东(兖州、泰安)粟米每石1.4~1.8两白银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
C.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
4 . 下表为关于唐代粮食贸易现象的记述。由此可知,唐代

A.粮食贸易比较频繁
B.粮食短缺导致粮价昂贵
C.粮食的价格不稳定
D.政府严格控制粮食交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变化一览表   单位:市斤/市亩
朝代先秦两汉魏晋隋唐明清
全国粮食亩产87.8496.4894.9290.8483.28115.68156.24
南方(稻区)64.3294.92136.32166.44231.24312.48

——资料来源:余也非《中闰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考略》

A.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南稻北粟”格局B.魏晋时期农业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唐宋时期国家分裂导致农业经济衰退D.明清时期北方农业税赋高于南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据此变化可知,当时的北宋
A.传统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B.征收重税以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赋税多元化改变了政府财政来源
D.征收赋税多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
7 . 下表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建置作用
开皇三年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大业元年开通济渠。接驳洛阳与淮河。
开元二十二年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
A.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2017-12-10更新 | 581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宿城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清代乾隆年间徽州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小农经济逐步衰退
B.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C.人地矛盾日趋尖锐
D.租佃关系普遍存在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单位:件),此表可以证明

中原

西北

东北

江南

岭南

战国

117

29

西汉

238

54

13

47

东汉

467

95

41

138

29


A.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
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
C.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10 . 下表是根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编制的北宋某一时期部分州县商税数额统计表,该表反映了
A.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C.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落后D.北宋政府不再农抑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