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周礼》中,借贷被称为“贷”“取予”“同贷财”,反映借贷关系的“债”则被称作“责”。西周时期,政府规定民间借贷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定的利息下进行,违者要受到处罚。“凡民同贷材者,令以国法行之。犯令者,刑罚之。”民间借贷必须立契约文书,“听取予以书契”。官府通过借贷契约文书来判定民间债务纠纷,“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

——摘编自谭光万《中国古代农业商品化研究》

材料二   宋代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主体部分,借贷虽出于情势之逼迫,并非个人意愿,但却是他们的一种生产、生活的常态。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加之小农是小生产者,抵御灾荒的储备(资金和粮食)不足,一旦遭遇灾荒年份,则小农必须依赖于借贷。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真德秀说:“中人一家之产,仅足以供一户之税。遇有水旱疾厉,不免举贷逋欠。”他在另一奏疏中说。农民“一有艰歉,富民不肯出贷,则其束手无策,坐视田畴之荒芜,有流移转徙而已”。

——摘编自王文书《宋代借货业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间借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农民借贷“常态”现象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间农业借贷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官营,对于食盐的生产,实行“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即由国家统一招募煮盐的户主,盐户负担煮盐费用,官府只提供煮盐的“牢盆”,政府收购和销售煮成的盐。设立“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对地方盐业生产和流通进行指导和监督,完全杜绝私人售卖的可能性。

——摘编自王玉《盐铁官营政策分析》

材料二   明朝,北部军事频繁,军队急需粮饷,政府“召商输粮而与之盐”,“如此则转输之费省,而军储之用充矣”。此后,盐利巨大,私盐贩卖更加猖獗。“清之盐法,大率因明制而损益之”,顺治时对井盐的生产,允许自由开凿,康熙则公开承认百姓自由开凿的盐井为其私产,但盐业生产者所生产的食盐必须卖给清政府特许的商人。

——摘编自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等

材料三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接管盐场之后,针对场盐壅积、生产瘫痪的问题,各盐务机关以公盐带头赶运、限期催促商运等方式打开销路。对盐场生产,按“劳资两利”的原则,扶持成本低、产量高、质量好的盐滩、井灶恢复生产,在此基础上实行统购包销,提高收购价格,调动盐商的生产积极性。对资本、人员较多及生产设备较好,生产规模较大的私人资本主义制盐企业,在资方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后,经政府批准加入公股;对分散、生产规模较小的盐场,先联营,创造条件,再实行公私合营。“一五”期间,共完成盐业基本建设投资8000万元,投资20个项目。1957年产盐827.6万吨,实现盐税收入63100万元。在这期间,盐化工产品也有较大增长,氯化钾产量5846吨,溴素产量286.6吨。

——摘编自程龙刚《新中国盐业生产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到明清盐业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50年代新中国盐业改革的特征和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古代中国的“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体现“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明代扬州
2019-08-15更新 | 273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9年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二中高三下学期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的文明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观念。由于中西方文明在哲学观、历史背景、社会模式等诸多方面千差万别,其对时间的观念和态度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时间取向模式。

材料一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比较模糊,因而人们在用时、计时、守时等习惯上也比较模糊。中国人在时间的使用上一般用“掌灯时分”、“日上三竿”、“不见不散”等相当模糊说法。“掌灯”的时间和季节有关,和天气有关,和地理位置及生活习惯也有关,反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气息。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比喻,但是多数中国人只是从个角度来看待时间价值,并没有把这种高尚的时间观推广到社会交往当中去,因而,最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时间观念和惜时的社会风尚。

——摘编自汪天文、王仕民《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

材料二   清末以后,随着城市生活的变化,中国人对西人情况愈加了解,人们的时间观念随着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的经济。”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有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近代中国人新式时间观念的产生并不依靠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而是一个伴随着压迫去强行消化的过程,沿海地区更新快一些,内地相对缓慢;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

——摘编自范雪梅《近代计时工具与生活节奏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出现的社会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形成了行政城市层级体系,城市的行政地位越高,城市也愈能得到发展。城市管理亦是如此,如国家重京城,既设有复杂的管理机构,又颁布了大量法律进行管理。在基层社会组织中,则是以民间法形式实施管理的。大体上包括行会法、慈善纽组织规则及城市街坊规则和习惯法。城市是统治乡村的据点,并无自治地位,而城市在经济上也严重依附乡村,城市统治者兼管乡村和城市,使得城市没有独立的行政地位,城市基层与农村的基层组织也大致相同,也不存在西方中世纪那样完备的城市管理法。

——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

材料二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外,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折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变世界的七种元素:代表着力量又具有进攻性的铁;组成生命又释放热量的碳;折射着人类贪婪欲望的金;为世界留下影像的银;蕴藏巨大毁灭能量的铀;创造白色纯净空间的钛;以及催生互联网世界从而彻底颠覆人类生活的硅……发现元素和利用元素的历史,也是人类进步革新和贪婪疯狂的历史,在促进人类繁荣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的本性,引发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


——据(英)约翰·布朗《我们如何走到今天:改变世界的7种元素》


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在上述七种元素中选择任意一种,概括其表现形式的变化,指出历史上与其相关的史事,并结合史实说明其产生的历史影响。(要求:简要概括表现形式的变化,写出至少一例与其相关的史事,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学界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的制瓷业特点。两者的兴盛时代不一致,邢窑白瓷主要繁荣时期是初唐和盛唐,安史之乱后衰落;而越窑青瓷的兴盛则在中晚唐。这一现象说明
A.社会动乱阻断南北交流
B.北方地区手工业的全面衰退
C.南方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D.休养生息政策利于经济发展
2019-04-05更新 | 1464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泗县一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中国的农业又有了新的跃进。明清两代的农业著作大为增多,体现了农业的新发展。粮食作物的种植是农业的中心,16世纪引进的玉米和甘薯后来推广到全国,增加了全国粮食的总产量。除了粮食外的经济作物种植也有所发展,如桑、棉、简麻等。无论是农民还是地主,他们新的选择完全是从营利出发的,地主将一部分土地用于粮食以外的其他农产品生产。一部分农户开始了新的选择,放弃了作为主业的粮食生产,专门从事其他类型的农业,成为蚕农、棉农、茶户、果农等。

——摘编自薛国中《16至18世纪的中国农业革命》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革命开始大张旗鼓推进。随着人口的增长,实行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变得更加有利可图。由此,中小地主开始呼吁政府和议会支持领主圈地,议会以立法形式颁布了一系列的圈地法案。圈地运动促进了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资本主义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土地的收益,英国涌现出一大批农业改革家,如汤森德勋爵推广了四圃轮作制;苏格兰人安德鲁·米克尔发明了一款可以使用多种动力的脱拉机,解放了人力。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如琼斯所指出的:“在18世纪的英国,如果没有农业变革,没有农业产出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便不可能实现。”

——摘编自刘金源《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

材料三   中国在1980—2010年间经历了其现代化(即带有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提高)的农业革命。把其与不同类型的农业革命相比,为我们说明的是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黄宗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1980—2010)》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8世纪中国农业“新的跃进”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农业革命的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中国应该如何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与效益的认识。
2019-05-20更新 | 26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年高考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商人按经营类别分属不同的“行”(行会),行会作为政府助手,发挥着控制和管理商人的作用。明代,远离故土经商的人越来越多,需要把同乡人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于是,除了原有的“行”以外,又出现了以血缘和乡谊为纽带的商帮、会馆。有的富商大贾通过这些商人组织的号召力与官僚分庭抗礼,一个商帮往往是一方经济势力的代表,他们的活动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

——摘编自《试论我国封建社会商业行会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   1900年,清商务大臣盛宣怀提出:要“效法西欧,振起商战……尤以创设商会为入手要端。”1904年,商部上奏清廷:“纵览东西诸国,交通互市,殆莫不以商战至富强。而揆厥(揣摩)由来,实皆得力于商会。”成立商会能够“通商情、保商利。”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等文件,成为商会成立的法律依据。到1906年,我国各地已建立商会、商务总会110个,逐渐成为各地区商人的组织。

——摘自《商会的历史演变》

材料三   到1988年,全国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成为国营、集体、私营、“三资”等各类工商企业携手发展的社团组织。各地工商联参加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积极进言建议。同时,并积极反映并参与解决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的用地、乱收费、乱募捐、财产安全、法律保障等问题。90年代中期,工商联已同海外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个工商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还发起成立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合作联盟,71个国家的80多个商会都加入联盟中来。

——摘编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会的崛起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到明代商人组织职能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成立商会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国工商联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毓海说:“在关于中国历史的叙述中,无疑存在着强烈的‘自我卑劣化’的倾向,这种‘阴暗史观’影响深远,如“奴性史学”、“礼教吃人说”、国民劣根性批判、全盘西化、废除汉字说……总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种族统统不行。”

“尼采的《历史的利弊》(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翻译为《历史的用途和滥用》)是极透彻的文章,他说一切伟大的民族都必须懂得‘积极健忘’的道理,因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但要懂得‘保存生活’,更要有能力‘创造生活’,而为了创造新生活,就必须丢掉历史的负担,特别是忘掉那些黑暗,告别阴暗心理。”

“有人说,美国人性格中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们是尼采‘积极健忘’论的彻底实践者。美国的大法官StevenHolmes有一名言:美国性格最健康之处,在于他们都遗忘了几乎所有的开国国父都是奴隶主这个事实,而专注于国父们是自由民主的奠基人。如果美国的史观是阴暗的,那么,美国的小学课本里一定是说华盛顿是个恶霸奴隶主,但美国偏偏不这么做,在美国的历史叙述里,几乎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伟大光荣正确,美国性格的这一点,起码值得我们思考。”

——摘自:韩毓海《沦为公务员的现代从政者需思考王阳明》


阅读材料,将韩毓海教授要阐明的思想概括为一个论题,然后运用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