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四川不少地区过去都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B.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C.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D.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2019-04-24更新 | 20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2 . 秦统一后,对酿酒业征收重税,导致酒价极高,十倍于成本;《秦律田律》还规定禁止农民酿酒,沽卖取利。这些举措在旨在
A.使酿酒业获健康稳定的发展
B.杜绝贪腐奢靡之风的兴起
C.稳定市场秩序便利商业活动
D.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税收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商业实行强控制最重要的手段,是中国特有的官商、官办手工业制度。这种制度既可以使统一大国内部必要的商品交换得到满足,又不致失去对商品经济的控制、垄断。明代政府在各府、州、县、市、集都设立了商税机关“税课司局”,并到处新设“抽分局”,以加紧对市民和商人的勒索。作为向商人收税的抑商政策,也贯穿于清代前期的始终,实践证明这种政策是十分合理而正当的,因为税收是每个政府管理国家经济的正当手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据金观涛《兴盛与危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等

材料二   在近代早期的欧洲,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和实践的概念,与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之后,英国从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开始,努力通过对政体的统一化、中央集权化和官僚化,来构建一个现代国家。当然这是一个漫长和持续的进程,除了亨利八世、克伦威尔及伊丽莎白一世等政治家的贡献外,这一制度结构的变迁首先受到了当时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李新宽《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1)概括材料一中明清工商业政策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英国采取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并说明影响明清时期中、英两国工商业政策不同的因素。
4 . 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有条件地迁移,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这一变化
A.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
B.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
C.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
D.利于维系封建专制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A.农本思想被否定B.重商主义盛行
C.传统义利观废弛D.抑商观念削弱
2018-11-28更新 | 2086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第十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常态的情况下,他们(中国古代农民)是政治的莫名其妙的观众和国家权力的俯首帖耳的受众,表现出的是低调的集体意识和政治意识。”古代中国农民对政治“低调”的主要原因是
A.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
B.统治阶级严酷统治镇压的结果
C.小农自然经济的影响
D.佛教、道教长期熏染的结果
7 . 唐代诗人杜牧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草市”的出现
A.促进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B.突破了政府对商品交易地点的限制
C.改变了城市中原有的坊与市的布局
D.促使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是因为该区缺乏廉价能源,所以选择走上发展劳工密集型手工业的“最小阻力路径”。这里的“最小阻力路径”
A.直接导致了能源缺乏B.催生了早期民族工业
C.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D.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清代乾隆年间徽州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小农经济逐步衰退
B.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C.人地矛盾日趋尖锐
D.租佃关系普遍存在
10 . 在中国古代考核地方官员的述评材料中,往往可见“祈雨辄应”、“祷雨即沛”、“竭诚祷雨”等内容。这说明
A.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
B.君权神授思想根深蒂固
C.“祷雨”是地方官主责
D.重农思想影响官员升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