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 长期领先世界, 以此为基础形成历史悠久的中华农业文明。结合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 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材料四: 如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1)生产工具变化导致生产方式的改变,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上面材料一分析, 小农经济的产生有哪些条件?
(2)依据材料二, 指出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4)从材料四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论, 有58%的人认为: 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 说明这一评论的理由。
(5)在传统的农村社区, 农民们比较重视亲缘、地缘关系, 看重生活快乐、平安是福几乎是大家的共识。然而, 此次调查结果说明, 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颠覆。从材料四图二中可以看出, 安徽农民价值观念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哪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2 .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古代中国农村     图2   19世纪后期

图3洋务运动主要                    图4   1915~1919年中国纱的家庭纺织


经营洋布的商铺企业分布示意图            厂盈利指数示意图
(1)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图3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图4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3 . 宋元以来,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推动中国古代城镇出现新景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都开封城,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皇城根下,有酒楼、饭店、香铺、茶馆、鱼市、肉市、金银漆器铺等,商店夜市直到三更。皇城附近的潘楼街是大商人云集的场所。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最大的可容数千人,这些瓦子中除做戏演出外,还有卖茶、卖画、卖饭以及算卦等等。

——摘编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   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所带来的优质生丝、丝绸、棉布,畅销国内,出口海外,“外向型”经济初露端倪。明朝中后期,苏州盛泽镇附近的黄溪市,丝织机坊“雇人织挽”,闲时解症,忙时雇佣,因此有了如同其他商品市场一样的劳动力市场。江南市镇作为一个工商业中心,其人口结构不同于乡村,以工商业为主,是各行各业各色人等杂处之地。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开封城的社会经济景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城镇未能实现近代化转型的原因。
2022-01-2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中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合唱: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3)根据材料二,请回答商鞅主张实行什么经济政策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商鞅上述思想?
材料三 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千百为群,虽坊主人亦畏之。
——康熙《嘉兴府志》卷十五
(4)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经济领域出现的什么现象?
2016-11-27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福州五校高一下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州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外贸海港,宋立国后率先在此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稍后不久,又在两浙路置司;咸平二年,则于杭州、明州各置市舶司,泉州市舶司迟至元裕二年设立。宋人赵汝适在泉州亲自“询诸贾胡,俾列其国名”,在其《诸蕃志》中列出了与宋代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名称超过了六十个。元丰年间,宋政府为保障入港商船的安全及防备走私,开始执行“望舶之制”,专门在广州、泉州等港设置了望检司。两宋海外贸易的规模之大,在市舶司净利收入中可略见一斑。宋初59万缗,治平63万,元祐末41万,徽宗时110万,绍兴年间更高达200万。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确为汉唐所未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它借助海外贸易这一个充满巨大经济利益的平台,吸引着国内外的经济要素不断进入近海区域,参与到近海市场的经济活动之中,从而为近海市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有了较大增长。从1877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经常性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1978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5%。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呈现总体逆差,逆差累计额达381亿美元;90年代(除93年外)基本为顺差,顺差额为486.5亿美元。90年代到我国入世前,我国对225个税率下调,减少和取消配额和进口限制等非关税壁垒,以及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等制度,在出口方面实行出口退税制度,确立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以及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为我国成为国际贸易大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孙玉琴等《中国对外开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6 . 实行对外开放,建设 “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今广东徐闻县设置左右侯官管理。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两宋时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过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唐朝的对外开放繁荣,除中外使节的往返,还有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等形式。唐廷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外商的介入使唐代的从商人数、从商规模、市场规模均在悄然增长,从而培育起较为发达的市场系统。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021-04-2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统治者对江淮一带的开发极为重视。隋炀帝倾全力修筑运河,旨在开发东南。北宋漕运重心在东南六路-淮南、两浙、江南东西和荆湖南北路。明清时期,湖广(湖南、湖北)漕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每当邻近各省或歉收乏食,或灾荒民饥,或米价上涨,或战事兴起,皆从湖广地区运粮。江浙地区由于赋税繁重、农副业的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迅速等原因,不得不依食于盛产粮食的湖广等省。

——摘编自吴琦《漕运与古代农业经济发展》

材料二   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连结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的桑基运河。它开创了由议会授权、私人开凿人工运河的先例。煤、食盐、石料、谷物及工业制成品的产量也逐年递增,这些大宗笨重商品需求的膨胀构成运河业发展的直接动因。19世纪90年代曼彻斯特轮渡运河的疏通完成时,英国运河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早已成为历史,新的竞争者铁路取代运河往昔的显赫地位,成为英国内陆运输的主宰。据统计,在整个英国运河业发展中,有370万英镑投资没有获得经济收益。

——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以来漕运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修筑运河相比,英国近代运河业发展的特点。综上所述,从国家治理角度谈谈你从古今运河发展中得到的认识。
8 . 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上的常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截至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到585.71万人,其中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海外留学生归国人数呈增长趋势。

——摘编自《移民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南宋)华岳《田家其三》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不能照抄原文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4)“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2020-10-12更新 | 137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15世纪,英国的庄园经济随着农奴制的瓦解而衰落,农业经济收入锐减,农村的贫富分化加大,呢绒纺织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16世纪起,乡村对手工业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农业生产向专业业化方向发展,毛纺织业成为乡村工业的主体。价格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生产关系,货币地租盛行,促进了乡村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土地的集中促进了农民的分化,集中经营的土地上使用大量雇工。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棉花种植在明代普及全国,棉布成为大众消费品。棉纺织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据统计,江南地区在明代后期年产棉布量在2000万匹以上,有170万0妇女从事棉纺织业。占劳动力的50% 以上。丝织业发展迅进,明代后期,江南地区管营织机约有3500台,民营织机在15000台以上,织工达4万人之多,出现了许多以丝织业为主业的市镇。生产的专业化和分工十分普遍,服务于纺织业的辅助行业从业人数同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地权分散化趋势明显,田面权、田底权分离,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英国乡村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乡村经济相比,明代后期江南地区乡村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