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唐朝长安城东西两市所有出售物品均由市司分为上中下三等,并规定每等价格;所售的金属器皿,以政府提供的样式为准,并勒刻工匠姓名;出售的绢布必须达到一定质量要求,违者杖六十。这反映出唐朝(       
A.对市场的监管较为严格B.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C.限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D.对产品规格统一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72年,山东莱芜考古发现了汉代农具铁范24件,为铸造犁、镰、铲、耙等形器的范具,大部分范具上均铸有姓氏字样的铭文,如“李”“汜”“山”等。这些汉代农具铁范可直接用于研究(       
A.盐铁官营政策的破产B.私人冶铁业的生产状况
C.农具的生产标准繁杂D.中原地区冶铁业最发达
3 . 北宋时期,政府在各个外贸港口设立大量的“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设立“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设立“蕃学”,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还专门制定“蕃商犯罪决罚条”。上述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西北丝绸之路衰退
C.北宋海外贸易繁荣D.北宋规范朝贡贸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中期以后,秦国已普遍采用牛耕,而在秦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牛耕发展则较为缓慢。这可以用来说明秦国(     
A.最早出现牛耕技术B.农业耕作方式向其他地区扩展
C.青铜农具已被摒弃D.农业生产技术已发生巨大变化
5 .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高峰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市场不断拓展,交换空前扩大;金属货币广为流行;商人和商业资本迅速发展。商品经济迎来了它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发展高峰……到西汉武帝时期,统治者全面推行控制和干预商业的政策,商品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据林文勋杨华星《也谈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另举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并仿照材料所给视角予以描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大量输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代中叶以后的商品经济浪潮已烃突破了大中城市的局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市民阶层人士变得庞大复杂起来,它包括了商人,店员、贩夫、手工业者、游民、士卒,下级官吏、下层文人等各色人物。工商业者已日益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摘编自王言锋《社会心理变迁与文学走向》

材料三   明中后期,江南表面看似活跃的商业活动及手工业生产实则后继无力,仅以维持个体家庭基本温饱为目的、重复简单再生产而已。凡此,导致明代失去“社会变迁”的物质基础与制度创新及技术革新重要基地。

——摘编自赵玉田《环境与民生:明代灾区社会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工商业经济发展“后继无力”的原因。
7 . 1936年,在云南玉溪县郑和十七世孙郑绍明家里发现了《郑和家谱》,记载了郑和出使事迹:“和才负经纬,文通孔孟,特选皇廷……所至诸国名:占城国、爪哇国、暹罗国……于诸番国并海外,公干教化诸番王等无不祗顺(恭敬)……又乃称和公之德而扬和公之行,可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A.以宣扬明朝国威为目的B.拓展海洋的政治愿望
C.冲击传统对外贸易政策D.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8 . 《左传》记载:“偪介之关,暴征其私。”有学者认为“偪介之关”是指“迫近国都之关”,“关所邻近,征夺繁复”。这一观点表明当时(   
A.城市的经济职能得到发展B.关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C.农民的赋税负担比较沉重D.统治者重视发展工商业
9 . 下表所示为宋代部分学者的经济主张。这些经济主张折射出宋代(     
学者经济主张
欧阳修“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奈何窒其一 ,无异钦厥趾。工作而商行,本末相表里”
叶适“夫四民交致共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
李靓“天下之民,各从其能,以服于事,取有利于国家,然后可也"今日之宜,莫如通商”
A.经济政策发生根本调整B.经济管理相对松弛
C.经济改革涉及范围广泛D.经济思想趋于理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据史书记载,“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渐冉相仿,莫以为耻”。这反映出当时(     
A.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D.豪强地主控制了商业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