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32 道试题
1 . 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学家樊树志认为,如果对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加以分析比较,就可以发现唐宋间的巨大社会变革。运用图中信息,分析说明这一观点。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做法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政府逼迁沿海居民,尽毁沿海民房物资和船只,在沿海地区挖界沟、筑界墙、设警戍,其目的是制造出一个无人区以作为隔离地带,即所谓“立界移民”,又称迁界。

一次对话

(《康熙起居注》记录了1684年康熙与大臣席柱的一次对话。)

康熙曰:“先因海寇,故海禁未开为是。今海寇既已投诚,更何所待?”

席柱曰:“据彼处总督、巡抚云,台湾、金门等处系新得之地,应相其机宜,然后再开。”

康熙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今议海上贸易不行者,皆由总督、巡抚自图射利故也。”

一些规定

1683“(迁民复归故土)甚为紧要,应察明原业,各还其主。”
1686“外国船只在四海关中之一交了进口税,其他三关不得再重复征税。”
1689“采捕鱼虾船只及民间日用之物并糊口贸易,俱免其收税。”
1715禁止将船只卖给外国,禁止水手超额,禁止海员出海多带米粮等。
1717“凡商船照旧东洋贸易外,其南洋、吕宋、噶罗吧等处不许商船前往。”

——据韦庆远《明清史新析》

对康熙时期(1622-1722年)的海疆治理进行评析。
2023-02-10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汉以来“客”是佃客、浮客、依附民的代名词,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客皆注家籍”,将客的户籍附在主家的户籍上,由县令主持,并呈报州郡核准。这一举措(     
A.体现政府与门阀的博弈B.反映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有利于稳定地方治安D.说明基层治理制度日益完善
4 . 在青花瓷发展的基础上,明代彩瓷的发展也飞跃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色彩发展到后面极为华丽。而且绘画纹饰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植物、动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无不入画,极具收藏价值。这些现象反映了(     
A.明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繁荣趋势B.郑和下西洋全盛时的特点
C.手工业发展促进民众审美变化D.手工业产品国际化的程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都有轻耕重读的倾向;南北朝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提出“要当穑而食,桑麻而衣”;唐末章仔钧的《章氏家训》明确提出“传家两字,曰耕与读”。此后人们从宣扬“勤耕之家,苦读荣身”,进而提倡“耕读传家,立己达人”。耕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农耕时代价值观的演进
C.儒家伦理与现实相悖离D.科举选官制度影响深远
6 . 从唐到宋,中国古代城市完成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革命性"的转轨。"坊"曾是专门的居民区,"但大约从北宋后期开始及南宋前期,'坊'已只是街、巷的雅称、别名"。唐宋城市的变化(     
A.反映了宋代城市管理的混乱B.不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D.规范了城市商贸活动秩序
7 . 如表为东南亚海域沉船数量及来源地统计表,据此可知(     
(单位:艘)
沉船编年中国东南亚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其他总计
第一期(约1480—1567)38200013
第二期(约1570—1590)53306017
第三期(约1590—1650)4011145135
第四期(约1690—1730)311111017
总计1512172512182
A.西方殖民者始终掌握着东亚贸易主动权B.沉船的来源地折射贸易主导权变迁
C.殖民者的海上争霸活动摧毁了商业贸易D.英国凭借武装帆船获得海洋控制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这体现了( )
A.社会上已没有抑商思想B.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高
C.科举制度已不被重视D.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盛行
2023-01-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山东专用)01
9 . 某学习小组计划写一篇关于唐代皖江流域的历史论文,收集到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江流经安徽段的400多公里,被称为“皖江”。唐代皖江流域主要包括宣、池、舒、庐、和、滁六州。

——摘编自张阳《唐代皖江流域手工业地理研究》

材料二   唐代皖江流域水利工程分布示意图


唐代皖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分布图


——张阳《唐代皖江流域经济地理研究》

材料三   唐代中后期皖江流域良吏简明统计表(部分)

序号

时间

官员

地区

主要事迹

文献出处

1

玄宗天宝中

太平县令李孝戴

宣州

温恭清简,令行化洽

《嘉庆太平县志》

2

代宗大历七年至十一年

和州刺史穆宁

和州

慎选良牧,用膺明命,视人如子,理事如医

《全唐文》卷784《秘书监致仕穆元堂志》

3

德宗贞元间

望江县令曲信陵

舒州

有惠政

《大明一统志》

4

代宗永泰至大历六年

滁州刺史郑昈

滁州

居八载,政绩大成

《唐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

——董明《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1)若要以“唐代皖江流域的农业经济”为论文主题,还可补充哪方面的材料?请举两例并具体说明。
(2)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论文主题作出说明。
2023-01-16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中国历史通论》记载,粮食亩产量“战国 79.41斤,汉武帝时期 117.11斤,1938年 115斤,1949年 130 斤”。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     
A.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势在必行B.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刻不容缓
C.小农经济得到持续发展D.迫切需要改造小农意识
2023-01-15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