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这样描述唐朝:国家的统一、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两座宏伟京城的修建和国内国际贸易的扩大,均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唐朝长安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居民百万,吸引着来自亚洲各地的商贾、留学生和朝拜者。唐都长安平面图如下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材料二   唐朝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到北宋时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今开封)为东京。《东京梦华录》说东京商业“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南宋人《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北宋都城东京平面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二两幅平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与北宋东京各自有哪些显著特点。
(2)结合所学,分析唐宋城市特点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2024-01-10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考试历史试题
2 . 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口大量迁往江南D.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往中原
2023-11-10更新 | 322次组卷 | 27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直升创新班)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这反映了宋朝(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D.政府已不再征收商业税
4 . 《氾胜之书》指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即要及时耕作,改良土壤,重视肥料和保墒灌溉,及早中耕,及时收获。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
A.小农经济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自给自足
2023-03-3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夏商开始,我国古代逐步形成了庞大而又完备的手工业系统,代表了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材料中的“手工业系统”(     
A.劳动者有较多人身自由B.到明中期后居于主要地位
C.由政府直接控制和经营D.产品主要用来交税和消费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缓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抒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在洋布畅销的情势下,90年代以后,中国官商也开始自设机器织布厂。先是上海设机器织布局,后来湖北也设立了机器织布局,开始在本土生产机织布。此后至20世纪初的一二十年间,各地商人纷纷开设机器织布厂。仅在1897-1912年的十五年间,全国各地就新开设机器织布厂约六十家……掀起了一股设厂热潮……从此,民间俗称的“洋布”不再只是指由外洋输入的外国棉织品,而成为以新式机器纺织的机织布的通称。

——摘编自李长莉《洋布衣在晚清的流行及社会文化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97—1912年间掀起“设厂热潮”的原因。
7 . 唐代中后期,许多城市市民占用街区自建庐舍,在大街两侧临街开设店铺,到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更为普遍,朝廷以令其交纳租钱来应对,这反映出当时(     
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城市管理方式滞后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8 . 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记述了谷、瓜、葵、葱等多种作物与绿肥作物的轮作复种,称为“美田之法”;创建了“种子田”,进行良种繁育;粟的品种增至86个,水稻品种为24个。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
B.发展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C.农业专著纷纷出现
D.农业经济已全面领先世界
2023-03-1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渭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大明律》规定:不仅传统的生活必需品盐和茶叶纳人专卖,像金、银、铜、锡、硝、硫磺等重要物资也全部实行专卖。清代前期,政府制定专卖制度,在从商资格、商税征收上更是严格限制商业。由此可见,明清时期(       
A.政府厉行传统经济政策B.商业发展造成社会不稳
C.封建制度走向全面衰落D.民间对商人持排斥态度
2023-03-1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代商税税率较轻,至元七年(1270年),定“三十分取一之制”。宋元时期,制度化的抑商内容已五去其四,仅在专卖制度中有部分保留。“通商”一词在《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中出现的频率陡然增高,仅《宋史》一书,“通商”一词即出现近50次。《金史》《元史》等史籍中,也出现不少“通商贾”“通商惠工”“力墙通商”的记载。在宋元时期的商业政策中,虽然抑商仍未消失,但通商“日益复兴”,通商已深度地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材料二:“抑末”是明代的一项宏观的国家经济管理政策,主要是平衡各经济部门的关系,驱使游惰之民归于南亩,保证有足够多的人手从事农业生产,维护传统社会的稳定。而国家理性地对待商业,实行“通商”,则主要是为了足边、裕国、便民,解决国家面临的重大难题,具有浓厚的工具理性色彩。在制度层面,商人已享有和庶民同等的政治、经济及日常生活方面的地位和权利,解除了束缚商人近两千年的桎梏。不过,也应注意到……文化观念的发展具有相对的滞后性,抑商观念仍会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并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制度与行为也会有不相一致之处,抑商行为当然也不可能立即消失。明万历以后的历史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明富《明代商业政策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元时期“通商‘日益复兴’”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通商”政策的特点。
2023-03-1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