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7 道试题
1 . 唐宋以来的城市发展展现出一种新的城市面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都城汴京最繁荣的商业街是宣德门东的潘楼街、土市子一带,州桥东的相国寺一带等。潘楼街一带是金融中心。金银交易的发达和交子、会子等货币的发达,正说明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相国寺位于城市繁华区,正在汴河北岸,交通便利,因而形成大的交易市场。城内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

——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

材料二   晚唐以来商业中心兴起,至两宋而大盛,促成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城市发展的新起点,即商业镇的出现。这些县以下的镇级聚落的发展,主要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功能而不是行政功能。它们中的大部分是不设城墙的、在交通交汇处以手工业或贸易发展起来的小城市。当发展至一定规模时,政府便赋予它新的城市行政身份。不少镇是在大型商贸城市周边出现的,如在开封府便有31个镇,河南府有22个镇,大名府有20个镇,成都府有19个镇。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汴京城市发展繁荣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商业市镇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3-01-03更新 | 288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朝时,晋商从福建武夷山一带采茶贩卖到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一条商业通道,后经扩张,直抵欧洲,全长5150公里,故又称“万里茶道”。这说明清朝时期(     
A.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改变B.中俄联系密切交流广泛
C.中外陆路贸易得到发展D.中西海路交流逐渐衰落
2022-07-03更新 | 210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16-17高一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明朝,从吴中(今江苏扬州)一带开始,形成了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正财神”赵公明和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另有“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关公被人们尊为武财神,“准财神”是刘海蟾,港澳台地区祭祀财帛星君李诡祖。还有的地区把“太白金星”等供奉为财神。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

——摘编自《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自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经济原因的困惑》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
2022-04-03更新 | 213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辽宁卷)02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明朝后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于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

自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亚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与海外贸易的发展相联系,白银货币化成为明朝后期到清朝引人瞩目的现象。明初以铜钱、纸币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明朝中期,朝廷被迫弛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不变质、易分割、价值高等优点,其货币化本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时期的中外交往活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独口通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田界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2021-12-27更新 | 291次组卷 | 56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外来农作物传入古代中国有三次高潮,其中前两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多带“胡”字,如“胡麻”“胡萝卜”,第三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则多带“番”字,如“番茄”“番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对外贸易对象的变化B.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
C.综合国力呈下降趋势D.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弛
7 .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北宋大臣张方平曾经指出:“天下州县人户,大抵贫多高少,逐县五等户版籍,中等户以上不及五分之一,第四等五等户长及十分之九。"元枯时期被时人成为“股上虎”"的直谏名臣刘安世也曾提到类似的情况。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诸色户计”制度的实行B.王安石变法的推动
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D.农业人口的大幅增长
8 . 明朝时期,浙江山区的寮主(承租山地者)专门经营蓝靛(染料作物),寮主向山主(山地出租者)租山经营蓝旋,按约定向地主或山主交纳地租。寮主为了牟取利润,雇佣贫民(又称民)种植蓝靛,剥削贫民剩余劳动价值。这一经济现象表明当时
A.商人与农民经济纠纷增加B.城镇经济繁荣发展
C.社会阶层问流动趋于停滞D.资本主义萌芽显现
9 . 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而在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这一变化
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B.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
C.催生了新的经济因素D.有利于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三国志韩暨传》中写道:“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这体现的是
A.生产动力发生根本改变B.在中国古代水力是最先进的动力
C.工具改进促进生产发展D.农业精耕细作程度不断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